登录 / 注册

职教鲶鱼侯银海学术劳育说:论构建新时代“学科+”三课融合劳动教育教学新形态

作者:职教先锋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706

职教鲶鱼侯银海学术劳育说:论构建新时代“学科+”三课融合劳动教育教学新形态

profile-avatar

劳育联盟校服务团队2021-11-24 13:51

鲶鱼学术劳育说:论构建新时代“学科+”三课融合劳动教育教学新形态

——以劳促全提升心志新时代劳动教育“能上三课”教师综合素养

劳动教育教学学术服务团队(收集整理征求意见稿)

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素养,在基地实践教学中融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教育素养,在假日线上教学中融入家庭劳动教育、学校劳动教育、社会劳动教育三个教学途径的基本综合素养,打造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学新形态。

学科课程体系融合:是指基于学校整体劳动教育方案下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活动实施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公共通识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解决劳动教育的问题。不是在学科课程体系中融合劳动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基于学校整体劳动教育方案框架下利用学科课程体系中的知识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和劳动体验,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每个学科教师都是劳动教育的专任教师。

基于学科课程体系融合劳动教育方案是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以学校整体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塑造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传递劳动知识、传授劳动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和培养劳动习惯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培养劳动价值观是劳动教育最核心的目标。

劳动教育中融合学科课程体系的知识需要根据劳动活动,灵活实施,让学生感受到可以利用学科知识解决我们劳动中的问题,提高自己学好学科知识的兴趣,培养劳动精神。

一、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坚持“五化”原则

符合劳动教育特点和学生发展实际的:

一是目标多元化。劳动教育不仅有直接目标——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态度、发展学生会劳动的能力,同时还要对其他“四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即劳动教育还应追求“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教育目标。

二是内容综合化。劳动教育课程的学习内容必然是综合的,是知识、能力、技术、情感的统一体,追求的是知行合一。因此,要避免把劳动教育课程变成知识课程、学科课程,同时也要注意不能把劳动教育课程等同于劳动技能课程,不能用已有的通用技术课程、劳技课代替劳动教育课程。

三是载体活动化。劳动存在于实践和活动中,劳动教育课程的主导学习方式应是活动式、实践式的。所以劳动教育课程要活动化,劳动教育活动要课程化,即要以序列化的活动和实践形成课程活动系列。

四是主线实践化。劳动教育强调体验、实践,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应突出实践中体验,突出“做中学”。在操作中学习是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最重要的特点,劳动教育不可以用“虚拟实践”“思想实验”的方式进行,而必须让学生进入现场进行“实战”,没有真实的实践和操作就不存在真正的劳动教育。

五是评价多元化。劳动教育是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课程,是多方参与、多种内容综合的学习过程。这要求劳动教育在实施中,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内容要多样化,评价方式要过程化,以此来呼应课程内容的综合化与课程载体的活动化。

二、“三课融合”,“五进协同”,构建劳动教育完整育人体系

(一)“三课融合”

“三课融合”的“三课”是指“劳育必修课(独立课程形态)”、“课程劳育课(渗透课程形态)”、“劳育第二课堂”(拓展课程形态)三种课程形态。在教育中,要加强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与专业和课程相融合,构建全面劳动教育体系;与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相融合,构建劳动教育自我管理体系和更广泛的育人空间。

“三课融合”,构建完整的劳动教育内容体系。

(二)“五进协同”

“五进协同”的“五进”是指:进家庭,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让学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进学校,充分利用在校机会和学校资源,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强化与德智体美、专业教育的融合,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进社会,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新型服务性劳动,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进职场,以未来职业为导向,以就业岗位为引导,结合专业,开展职业性生产经营劳动,有针对性地锻炼岗位劳动技能;进创业,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劳动实践,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五进协同”,构建完整的劳动教育过程体系。

“三课融合”,“五进协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劳动教育完整育人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学教师“三课”,课程、课堂、课题三课融合和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学学生“三课”劳动必修课、学科专业融合渗透课、基地实践拓展课三课融合的教学新形态发展模式进行研讨。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中的“三线一心”解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底线,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开展劳动教育是轴线,突出劳动创新精神是前线,坚持劳动教育通过实践实现是核心)为依据,按照其创设的同学共创教育模式,提出系统化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人性化实施劳动教育课堂,信息化提炼劳动教育课题的“一模三化”劳动教育发展方法论,并用实践案例来说明“三课融合”发展的科学性和发展潜力,为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一套可供探究研讨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开展家校企“三方”共育劳动实践活动的成果。老师和同学们通过“劳动行前备一备、劳动清单做一做、劳动感想说一说、劳动效果评一评、劳动之后想一想”的边对话边操作的方式展示了这一课程实施的过程和真实有效的劳动教育。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学教师“三课”(课程课堂课题)

(一)课程:目标导向 单元统整 提升教师备课站位

构建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具有劳动 教育特点的本校劳动教育课程 。

构建以劳动清单为依托的校内外、分学段、分情境的课程 

(二)课堂: 效率导向 “学科+”双线双师融合 探索课堂教学新形态

课堂应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展开。课堂包含校内和校外,尤其要重视校外课堂建设

打造“三动"课堂模式动手、动口、动脑的劳动教育校内外课堂基本模式。

(三)课题: 问题导向 "劳动”和“教育”融合 研用结合 及时转化 科研成果可见

在课堂和课程实施中的具体实践问题形成数据。突破劳动教育瓶颈,推进劳动教育纵深发展

实施在真实情境下以学生实践行为和能力为效率评价统领的课堂。

研究在课程实施中重难点 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课题。解决劳动教育"面向人人"的问题 解决劳动教育"劳动”和“教育”融合的问题, 研用结合,及时转化为科研可见成果。

四、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学学生“三课”(劳动必修课、学科专业融合渗透课、基地实践拓展课)

(一)必修课 独立课程形态(劳育必修课)

辅导员主题教育相融合,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与日常教育相融合,构建劳动日常教育体系;

(二)渗透课 渗透课程形态(课程劳育)学科专业融合渗透课

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构建全程劳动教育体系。

(三)拓展课 拓展课程形态(第二课堂)基地实践拓展课

与第二课堂相融合,构建劳动教育自我管理体系;与社会实践相融合,构建劳动实践育人体系;

五、以劳促全提升心志——新时代劳动教育“能上三课”教师综合素养

劳动教育目的外生性典型表现为服务社会发展的外在目的论取向。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内在目的应该是培养人的身心素质,进而达成服务社会的外在目的。通过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才是劳动教育自身应有的内在目的。

新时代劳动教育“能上三课”教师综合素养,是指教师旨在养成胜任教师职业所需的各种素质而进行的自觉、持续的修习涵养过程及其综合发展水平。它包含三种基本含义:一是指教师为获得职业劳动所需的基本素质所进行的修习涵养活动;二是指教师为胜任职业劳动所应当具备或已经具备的各种素质的综合发展水平。三是指具备“能上三课”独立课程形态(劳育必修课)、渗透课程形态(课程劳育)、拓展课程形态(第二课堂)“三课并行”劳动教育综合素养。

六、以劳促全提升心志——立足新时代劳动教育之基培育出一批“能上三课”师资队伍

三课是指:独立课程形态(劳育必修课)、渗透课程形态(课程劳育)、拓展课程形态(第二课堂)“三课并行”劳动教育体系。辅导员主题教育相融合,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与日常教育相融合,构建劳动日常教育体系;与第二课堂相融合,构建劳动教育自我管理体系;与社会实践相融合,构建劳动实践育人体系;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构建全程劳动教育体系。推进三课需要培育一批“三能上教师团队”:一能上“学科劳育融合课”,解决当前劳育没场地没师资“当务之急”。二能上“基地实践课”,解决“专业劳育发展之需”。三能上“线上指导假日劳动第三课堂课”。通过课程体系和师资储备,解决劳动无处不在,教育随时随地,符合信息化时代原住民时代之需,推进劳动教育稳步实施。

劳动教育教师应该具备劳动和劳动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必要的劳动教学知识与技能、劳动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劳动教育实践与评价能力以及指导学生规划、设计和实施活动的能力等。要提升劳动教育教师的这些素养,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就需要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构建日常教研制度,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机会。

七、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教师素养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即“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基本条件” ,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是新时代教师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遵照《意见》要求,大中小学校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根据各学段特点“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从教育形态上说,劳动教育可分为直接劳动教育和间接劳动教育。相应地,参与劳动教育的教师也可以分为专门的劳动教育工作者和非专门的劳动教育工作者。前者指所有专门或直接从事劳动教育必修课教学和劳动实践活动课的教师,其专职或主要工作是劳动教育;后者指承担其他文化课教学或其他教育工作的教师,其专职或主要工作是非直接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和服务,但必须在其专职或主要工作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综上所述,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是指所有教师为完成劳动教育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基本条件。同时,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情境性和复杂性,如何界定既能反映专业要求又可以为专业发展留下足够空间的“为完成劳动教育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基本条件”并非易事。在此,笔者参考现代教师专业性内涵的“一体两翼” 架构,从专业伦理、专业知能、专业保障三个维度对新时代教师劳动教育素养的构成要素作初步分析。

2021年11月24日


更新:2024-01-31 18:59:4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