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难忘那时豆腐香

作者:僧世波 来源:灵宝市川口乡横渠村 点击:2949

“今年过年还要豆腐嘛?”妻在问。

“要!一定要!必不可少!”我不加思索,脱口而出。说起豆腐,再看看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不禁想起了父亲,更想起了他那些年做豆腐时的情景。

七十年代初,我出生在豫西地区一个并不富裕的小山村。也许受大环境的影响,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每逢春节前后,黄馍、白菜、豆腐便是一年中最好的生活。现在看来,虽说并不算好日子,但起码比那时日常三餐吃的咸菜、辣子水要好许多。

转眼进入八十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全国各地农村一样,我们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人家春节的生活不再局限于黄馍、白菜、豆腐了,而令人向往的肉类也逐渐摆上了庄稼人的餐桌。黄馍也慢慢变成了“两拌子”(一半黄玉米面掺一半小麦面),更有些好点的家庭已全部变成了“白馍馍”。年关月尽,集市上琳琅满目、货源充足的各种蔬菜及副食品也逐渐代替了原来单一的白菜与豆腐。虽说生活改善了不少,但我们家却对豆腐情有独衷。

听父亲在世时经常讲:58年,全国各地缺吃少穿,有些地方据说竟饿死过人,而他记忆最深的是曾吃过棉花壳与玉米芯混合制成的所谓“窝窝头”,上茅厕时,拉不下,急的直哭,是奶奶一点点用手指抠下来的。后来生活有所改变,逢年过节能吃上豆腐便是当时他最大的奢望了。于是自他成家生子后,便暗暗发誓要让全家人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豆腐。

 父亲这个愿望终于在八十年代末实现了――做豆腐,并且一做竟是十余年,由于他为人耿直厚道,童叟无欺,且豆腐味道香味绵长,口感适宜,一直生意火爆,深受乡亲们的青睐,在方圆几十里也是口碑极佳。每逢村里及周围人的“红白”事情,总有人来加工与定制豆腐,且络绎不绝。而春节前一段时间更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尤其腊八节过后,每天人来人往,院子里好不热闹!有点像赶集上会。父亲忙的不亦乐乎,几天几夜不睡觉也是常有的事。因为我那时已辍学在家,也经常给他打下手,有一次我竟看见父亲在煮豆浆时,迷迷糊糊地差点一头栽进锅里。可想而知做豆腐这一活计有多辛苦!而清晨天未亮,许多人来买豆腐站在院中与父亲的对话声常常打断我贪睡的梦想。

 记得那些年,豆腐才两三毛钱一斤,大多数农村人都能吃的起,也是那时农村人的主要副食,况且基本每家每户地里都种有豆类作物,一年四季想吃就换,也很方便。还记得:那时不论是平常乡亲们来家里买豆腐,还是左邻右舍来串门,只要碰上父亲正在做豆腐,不是你来一碗香气扑鼻的豆浆,就是我来一碗入口绵长的豆腐脑,父亲从未收过人家一分钱,并且还要白搭上蒜水、辣子油、白糖等调味品。但既便这样,父亲总是满脸笑容,从不吝啬,且口中自言自语:“赶上了!赶上了……”

后来才知道:父亲做豆腐这一高超的手艺源自于大伯毫不保留的传授与父亲后天勤奋刻苦的学习。还听说,大伯八岁时过继给阳店某村一户赵姓人家,赵姓人家虽说膝下无儿无女,却祖传着一手做豆腐的好手艺。于是,便顺利成章地传授于大伯,继而大伯又传授给他的亲二弟――我的父亲。再后来,自幼吃苦耐劳、孜孜不倦的父亲靠这一来之不易的好手艺改变了全家人的生活。

还记得那时农村用水困难,经常停电,而想把豆腐做好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早上父亲起的特别早,天还未亮,他便去村北小河一担一担挑满了几大缸子水蓄着备用;有时打浆中途停电后,父亲再用手拐小石磨一点一点把剩下的豆子磨完,那也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事。

“吃肉不如吃豆腐,既省钱来又滋补!天天吃豆腐,病从哪儿来?”这是父亲在推销自己豆腐时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现在想来,恐怕是精明细心的父亲当年最好的广告词了,难怪生意兴旺?

众所周知:做豆腐的下脚料是豆渣,而豆渣却是养猪的好饲料。那些年,年关总要出售近十头肥臀背圆的大肥猪,也总能为家里增加了不少收入。但,有一件与豆渣有关的事总是压在我心头,久久不能释怀,至今想起来,还是后悔莫及,倍感愧疚!那是一个雪花飘飘的下午,我正在猪圈喂猪,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奶奶步履蹒跚的来到我面前,拿着小盆说要豆渣做馍馍吃,当时,只有我一人在家,说实话,也由于豆渣有点少,真的还不够猪吃。于是,没好气的随口唠叨:“没豆渣!我家猪还不够吃呢!你还要?”老奶奶啥也没说,默默地拿着空盆失望的走了。再说,父母回来后,我把这事一说,没想到一向慈善和蔼的父亲大发雷霆,并且还推搡了我几下。后来,从别人口中得知:那位善良的老奶奶在困难时期是靠豆渣养活了全家,度过了难关。难怪父亲那般对我,好在过后,母亲也及时送给了那位老奶奶不少豆渣。随之,老奶奶做成豆渣馍后,又专门送给了我们一些。虽说她在制作时,已加上了葱花、香油、精盐等调料,并拌上了一些玉米面,可是到我口中却如鲠在喉,难以下咽,而父亲却嚼着津津有味,连连称赞:“好吃!好吃……”

还清楚的记得:每逢父亲做完豆腐后,便是煮豆渣(用豆渣喂猪得煮熟),而煮熟的豆渣中偶尔漏网的豆粒便是我们堂弟堂妹们解馋的最爱,经常为谁先发现“宝贝好吃”而争的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其实,父亲不但有一手做豆腐的的好手艺,而且还自学了一套烹饪各种豆腐吃法的厨艺。现在想来,可能是他经常与饭馆食堂打交道的结果,但也不排除他从书中获得,因为我时常见他床头放着关于豆腐制作与烹饪的各种书籍。父亲烹饪的麻辣豆腐、油炸豆腐、凉拌豆腐、豆腐丸子等等,美味可口,回味悠长!甚至他烩制的白菜豆腐汤味道也敢与专业厨师相媲美!凡品尝过他手艺的亲朋好友及左邻右舍无不啧啧称赞!而麻辣豆腐便是我那时的最爱。

日子比树叶还稠。九十年代末,父亲靠做豆腐带领全家已脱贫致富,不仅盖起了四间大平房,而且又购罝了新式家俱与一些大件家用电器,并专门为我买了当时在农村并不多见的摩托车,那时,别提有多风光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事与愿违!本该过上幸福生活的全家却后来随着父亲的不幸病逝而再次跌入低谷,虽说后来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又东山再起,但对豆腐的情愫却一直未曾改变过!

“傻了?想什么?神经病!”妻嗔怪连连,“走!上街买豆腐,半辈子没吃够?傻瓜!”

是啊!如今生活好了!也经常吃豆腐,但不知为何?却怎么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

 

 

更新:2017-01-25 05:05:3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