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图文】横渠腊八多会儿会?

作者:僧应卫 来源:灵宝原创 点击:2256

僧应卫,男,灵宝市川口乡横渠村人,笔名“闪光送亮”,灵宝市作协会员。

 

横渠腊八会,如今虽然已远去,但如今,人们还记得那句风趣的问话:“横渠腊八多会儿会?”

在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灵宝市川口乡,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它就是东伏燕山脚下,西邻灞底河畔,北靠310国道,南依陇海铁路的横渠村。由于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古以来便是贾商云集之地,那时,横渠村中有五月十三的财神庙会,还有七月初一的菩萨会,最有名的还是古时的腊八会。

腊八会的起源无从查证,但它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 。

那时方圆乡村中流传着:“有女都往横渠给,横渠有个腊八会,吃过腊八就上会”的顺口溜。当时的腊八会是从腊月的初六开始,初九结束,历时四天。据说赶会的人有陕西的、山西的、甘肃的等,河南的就不用说了,更有说老河口的客商也不远千里来到会上,销售他们的产品。

据说在集市南北一条街,僧家祠堂、祠堂后的舞台都是人声鼎沸,摩肩接踵,鼓乐喧天,热闹非凡;东西一条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有卖农具的、生活用品的、小孩玩具的:西古景、吹糖人,耍猴、杂技、说书的,应有尽有好不热闹,路两旁卖吃食的香味引诱的人停步不前,还有就是卖花生的,据说你从东头品尝到西头也就尝饱了。据说当时东西路的中间也有一南北路,也是热闹非凡,那时路中有一水渠,渠上有桥、桥中有水、水上有桥,当年著名的古灵宝十景之一“三步两孔桥”就诞生在这里,它把南北两路连接在一起。在桥的西边盖有一“弹花柜”,在桥的东边有一个“榨油房”和一“水磨”,彰显出村人土法榨油技术的先进和智慧,用水驱动木轮圆盘而达到磨盘的转动,从而使粮食颗粒磨成了面,使油菜籽、花生籽、棉花籽等一大批油籽通过蒸、压榨而变成人们喜爱的食用油。

据老年人说,当年,洛南神曲山中,有一老人说横渠的腊八会非常的大,离他们那里有二百多里地,赶会的人是卖木勺,木桶,木碗等一大批木器产品,赶会的人要从初二、三开始从家里面走,走到石弯这个地方天黑了,就休息在那,到第二天继续启程,到朱阳街,然后歇在那,到天明再走,晚上就赶到橫渠了,等到天明,在会上,用他们的产品,换回当地需要的生活用品。

腊八会上,在吃食方面,最丰盛的要数当地的羊肉汤了,据老人们讲,那时有成十个羊肉吃食大棚,它们各自分布在会上的南北,东西两街旁,离好远就闻着那羊汤味了,不由使你不去光顾一下,你看那支起的大锅內热气沸腾,白呼呼的羊油满锅漂,掌勺师傅给你舀上一碗汤,下点羊肉,配上佐料,抓点葱花,放上香菜,一碗香气朴鼻的羊肉汤就弄好了,放在你的面前,辣子是随便放的,依个人的爱好,想吃啥馍泡啥馍,别提有多么的香了。别看这么多的羊肉棚子,可天天爆满,场无虚座,忙坏了伙计与老板。

腊八会上,“影子戏”很受小孩欢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希古景”,艺人们常常一个人一边手脚并用,打锣、鼓、镲,脚踩梆子,一边转动幻灯片,囗中还要背出戏词。

解放后,腊八会依然盛行,当时村中一农会主席王振合老先生,看到当年的舞台破败不堪,没有维修价值,才把僧家祠堂正房改建为后来的舞台,在这里涌现出了一批批引人注目的好唱家,每年的腊八会上他们唱出一场场受人好评的戏曲整本和片段。当时的板胡师傳任小银、僧满屯,唱须生的许多一,等一大批文艺人士,响彻黄河沿岸,他们后来收的弟子,其声誉也遍及黄河两边。

随着时间的变迁,横渠腊八会也随之而远去。但是,它的繁荣热闹的场景仍然在当地的群众中传颂着,从而留下了一句“横渠腊八多会儿会”的知名谚语。

如今,时光一去不复返,过去的热闹的腊八会场景再也回不来了,取而代之的是如今的逢三,逢八的集市会,虽然谈不到鼎盛热闹,但也就近解决了日常所需之事。

再会了,繁荣热闹的“横渠腊八会”!

后记:根据横渠村七十岁以上部分村民、函谷关镇九十岁一村妇、闫谢北沟村一八十多岁的老汉口述而作。对上述人员深表谢意,不到之处敬请谅解。

  定稿于2017年5月9日 子时

(本文取材于灵宝原创,本站发表时,改了题目和开头)

更新:2017-05-12 06:52:2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