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图文】灞底河畔的一群网师E友

作者:僧世波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2911

导读:人常说,近在眼前,远在天边。家乡的一群文化人实实在在感动了我。他们自动自发地挖掘本土文化遗产,不遗余力地撰稿宣传文化风俗;他们不是农村责任田似的单兵笔耕,而是以互助合作的团队推进模式,整体提升。网络微信是他们交流进步的平台, 广阔天地是他们成长成功的舞台。从农耕到笔耕,体现了中国新一代的农人精神追求的实质转变。我只是这群文化人当中的一座小小的山峰。“他在山脚下,山脚在他脚下”对于勇敢攀登的川口文化人来说,也只是一个小小的目标,所以,我敬仰、感激川口文化人。

                                                                                    ——站长 杨丰烈

相逢是首歌,唱了两年多,今天终于如愿以偿面见了我的网师E友杨丰烈。

                                                                                    ——作者 僧世波
        灞河扬波,燕山欢歌。

2017年5月21日是农历“小满”的节气,“小满”预示着沉甸甸的收获季节即将到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也收获了满满的相聚——实现了小小的满足。

在历经了两年前的《网师E友杨丰烈》,一年前的《灵宝人犯邪――偶遇网师杨丰烈》两篇练笔之后的今天,我终于完成了向往已久的心愿:面见了我的网师杨丰烈。

茫茫人海,今生有缘,追根溯源,相识必然。

与杨丰烈老师的相知、相遇、相识纯属偶然,但也是命中注定的必然。

两年前,在一个金秋飘香的季节,作为一位孩子的家长,更作为一位爱好写作的农民,承蒙宝贝女儿僧一鸣及其当年就读的川口中心小学语文教师张玉琴老师无意中的一次“牵线搭桥”,俺才有幸结识了杨丰烈老师。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回味过去,感慨万千,许多往事如今还记忆犹新:还是两年前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僧一鸣在一次周末的回家路上,给我说起了她写的一篇关于赞颂母亲节的作文――《迟来的祝福》,经班主任张玉琴老师之手发表于【枫叶教育网】的事之后,我便与杨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就是我怀着试试看的心情首发于网站处女作《灞底河畔女儿情》。

数年前,虽说我只是一位平时干重体力活的农民,但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心灵深处好象时常有一种矛盾困惑着我,久久无法释怀,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情感的倾诉,对正能量的传播无处宣泄与表达,而总让我彷徨与惆怅……

自从网文安家【枫叶教育网】之后,这长期困惑与我心头的顽疾终归化解,那就是陆续在其网站上发表了大量拙作,眼前才豁然明亮,如释重负——农人与文人从本质上, 就是一个人。

随后,发生的事,更让我所料未及。

杨老师不但在百忙中为俺孩子录制了视频作文,还两次约我见面。只可惜由于忙于农事等原因,我俩擦肩而过。后来也打听到杨老师竟与我是老乡,并且还与我的写作指导老师、现任横渠村支书的党锁军老师是师范同学。这些,均是我在未认识他之前万万未曾想到的。

如今细细品味,不知是巧合?还是缘分?我想那一定是天意吧!

近年来,在我的思维与概念中,杨老师一直是一位孜孜不倦,不辞辛苦,无怨无悔,四处奔波的教育工作者。他经常外出学习,传经送宝,还要加班早起,维护网站。因为这些信息都是从我长期关注他主办的【枫叶教育网】上发表文章的时间分析出来的。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而这次能有缘与他相见,必须感谢两个人:川口籍私企老板“知行”(杨少桓老师)与灵宝义工骨干成员“中国龙”(贾赞顺老师)的引见与相邀。因为他们两个,一个与杨老师是同村,另一个是杨老师的学生,并且知道我很崇拜杨老师,且未曾谋面,于是才促成了本次灞底河文化人的大聚会。

听“中国龙”老师前几日讲,杨老师承诺将周未专程从郑返灵会见家乡文化群的文学爱好者。

千载难逢,不容错过!

且说这天下午3点钟,杨老师如约而至,并提前与灵宝电视台伍勤鹏主任一起来到位于灞底河东畔“知行”老师经营的预制厂厂部门前,静静地等候着大家的到来。

川口文化群是由爱心私企老总“知行”老师为群主设立发起的,群内其骨干成员多来自致力家乡文化的传播者,主要为本地草根作者。这次相聚不论是提前预约,还是临时相告,大家都按时到达。除了我、“知行”、“中国龙”之外,还有“闪光送亮”(僧应卫老师)、“黄河艄公”(石跃强老师)、“Lxx”(李学习老师)、“天地间”(张会生老师)等,大多首次与传说中的杨老师相聚,甭说!心里一定与我一样,都很高兴!

虽说我与杨老师神交已久,且网上多有来往,而真正与之相见,除了激动,更多的是感动。厂部门前,细看这位杨老师,一脸和蔼可亲的笑容里仿佛隐藏着深奥的智慧,他与照片上一样,个头不高,胖乎乎的,好似一尊“弥勒佛”,说起话来总是笑眯眯的,给人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一一握手,让座于桓哥厂部,谈经论道,无拘无束,好像大家与杨老师是多年的老朋友一样。尤其让我感动的是杨老师竟先问侯我孩子僧一鸣的学习情况及我熟悉的我市五亩孙家岭村两位民间诗人“暗香”(屈引红老师)与“宁静致远”(李秀民老师)的近况。

交谈中得知:杨老师自从我市教育系统退职后,换个跑道继续跑。现就职于郑州某教研机构。他除经常外出全国各地取经讲学外,还致力传播家乡道教文化和信息技术,时常奔走于我市各中小学校走班观课,传经送宝。

他滔滔不绝、谈笑风生、引经据典的讲述,同时,他还深入浅出的穿插一些诙谐幽默的方言大白话,不时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他说:“读书育己,教书育人,写书育世。希望在座的各位文友多读书,读好书,勤思考,多动笔,努力做一个热爱家乡文化的传播者!”

期间,我与“闪光送亮”、“黄河艄公”老师就有关网站登陆难问题请教杨老师,而他不厌其烦,一一作答,并邀我上机亲自演练操作,直到学会为至。他这种诚恳待人、无私奉献的腊烛精神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由于场地有限,我们十人又移至与此不远的燕山商贸城微山湖鱼庄雅间相聚。也多谢桓哥热情款待,我们入席就坐。除了推杯换盏,互诉衷肠外,杨老师对大家提出的许多关于文化教育及写作难题,都一一作答。他殷切而诚恳的希望在座的各位,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出身与农民的地位,一定要树立坚定的信心与远大的梦想,努力做一个“有文化、讲道德、懂技术、会经营、能维权”的新型农人。

品读“女儿红”,笑谈灞河边。

酒逢知己千杯少,不知不觉三个多小时已过,杨老师一一敬酒,起身告辞,并与大家合影留念。我们也彼此心照不宣的恋恋不舍之意,溢于言表。

心中默默的期待:下次与杨老师的再次重逢。

(川口文化群部分草根作者与《枫叶教育网》站长杨丰烈老师(左四)在一起。)

作者:僧世波灵宝市川口乡横渠村村民,灵宝市作协会员
 

更新:2017-05-26 06:09:4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