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自由之后是什么?

作者:李希贵 来源:中国教育学会 点击:2975

自由的胞弟:“自主”

有时候我们不愿意给学生自由的原因,往往是害怕学生没有自主能力,但是当我们永远不给学生空间、永远不给学生自由的时候,学生就永远没有自主能力。

当初我们放“自由”的时候,没有行政班、没有班主任,确实捏了一把汗,尽管我咬着牙鼓励老师们,但我内心也非常担心。

所以我们就提出来创造“构建每一位学生为自己负责的教育机制”,过去是老师为学生负责,是班主任盯着学生,一有问题就向家长打小报告,始终在看护着学生。但今天没有这个人了,4000多名学生没有一个班主任,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自己为自己负责的责任心和意识,这个学校就会乱套。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把这个目标确定为确保学校安全的战略。

有很多具体的措施,比如:“学段制”,在每一个学段中用英文字母表达,叫做小学段A、B、C、D、E、F。每个学期的第10-11周,这两个星期学校不上课,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如果学生认为合适,可以读两个星期的小说,甚至可以到大学科研院所做研究、可以出去探访旅游,但是要问“为什么”。

这个小学段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来规划,在第六周的时候,学生就要启动第10周和第11周的规划,要研究每天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必须要清楚为什么这样做。这其中的重点是什么?就是认识自己。

为什么要到化学实验室做实验呢?就是因为自己对化学的学习状况有所认识。为什么搞一个课题研究呢?就是因为认识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学生有一个月的时间,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同伴的帮助下来制订两个星期的规划,最主要的就是要认识自己,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如何用这两个星期来弥补自己,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更加突出。

自由的代价:以学生成长的速度调整自我

自由对被管理者是一件舒服的事儿,但是对管理者来说是巨大的调整,因为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

过去开一个年级大会,一个班一个班站好队,清点人数后带到会场上,带过去老师就很放心,但今天学生到会场的路上是三三两两,他们的待遇跟老师是一样的,只有学生坐下来以后才知道有没有人缺席。这样,学生很舒服,他们想坐在哪儿就坐在哪儿,按照自己的习惯三三两两地去,这对管理就是一个巨大挑战。

没有班主任以后,如何让学生慢慢适应这个过程?从各个不同的小学里来到十一学校上初一的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导师的职责与之后是不一样的。初中三年时间,十几个学生跟一个导师。初一上学期导师的职责与下学期是不一样的,初一上学期更多的像班主任,肩负着培养学生习惯、规范学生言行的职责,但这个时间不能长了,如果长了学生就不自由了,而且老师也受不了。

从管理和教育方面对老师的冲击更大,过去教育学生十分有效率,因为有行政力量,因为是班主任,很多时候学生碍于老师的面子会很快表现出想通的样子。

今天学生看的书可能比老师还多,看得比老师还细,如果老师还想扮演一个无所不会的角色,那在课堂上会有挣扎。有时候老师讲着讲着,后面一个学生就跑到电脑旁边百度去了,百度完了说:“老师,你刚才讲错了。”

这就是自由的代价。没有办法,只好提出了这样一个追求,即:“办一所有缺点的学校,培养一群有缺点的学生,当一名有缺点的老师。”

只有这样,我们内心才会接纳学生,因为当学生越来越不一样的时候,老师需要一定的胸怀。一所学校,必须要给很多制度留下空间,绝对不要希望去杜绝什么东西。

我曾经到一个省里最著名的初中学校去考察,校长带我看了30分钟,看墙上没有脚印,杜绝学生有脚印。我就想,这个年龄的初中学生,正是叛逆期,情绪需要发泄,有时候一股无明火来了,弄墙上一个脚印,把他擦了就行了,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你要杜绝这个事情,谁弄个脚印就处分他,代价太大了,会伤害这些学生。所以,教育不要杜绝错误,学校是一个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

自由的保障:尊重

每个老师和每位学生都需要找适合自己的知识分享,但是现在不太愿意给他们这个机会,客观的原因是政府和学校的关系没有调整好,政府剥夺了学校很多权力,使校长本来应该有的人权、财权等都没有了。

但是,我们的校长顺势向下,同样跟政府一样剥夺老师和学生的权力——老师必须讲这样的课,学生必须在这几分钟内做什么事情,那几分钟内做什么事情。不管是物理、化学都这样做,能行吗?我们一边埋怨政府剥夺了校长自主权,同时我们又剥夺了老师的权力。

自改革开放提出教育现代化至今,已经30多年了,但我们始终没有实现过教育现代化。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说“六配套”——有教室、有食堂、院墙、大门等,后来说要信息技术的达标,最后发现还是没有实现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目标,是必须实现个别化。无论是OECD还是北美洲,亦或韩国,他们纷纷把降低教学班的人数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这些国家,每个教学班都在23、24人以下,当然他们上课的节数大大增加,可能要上20多节课,但教学班大大减少。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实现个别化、因材施教才有可能性。

自由的缰绳:评价与诊断

你想要什么,就评价什么,这是评价学的原则。

当学生全部放开之后,我们怎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就是过程性评价,这是一个通过计算机开发的平台,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管理方式。语文学科更加重视作业效果、书面作业;数学学科更加注重研究性学习;英语学科更加重视背诵和口语;物理学科更加注重实验和探究;历史学科更加重视能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技术学科更加重视的是学习态度、安全和设备维护;艺术学科更加重视积极参与、团结合作等;生物学科更加强调小组合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评价的时候,更多地要注意对学生的激励,很多老师不仅仅有分数的评价,还有文字性的激励。

自由的前提:平等

当4000多名学生、300多门课程、1430多个教学班、没有行政班、没有班主任的校园出现的时候,它的背后是什么?当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打开,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展现在老师面前的时候,它的背后又是什么?就是平等。

只有老师放下身段,只有老师没有了行政权力,就是把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变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平等的教育,特别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平等实在太难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措施,是没有办法使人相信的。

比如:我们每年的教学会,要对校长进行评价投票;学校所有的重大方案,教师无记名投票,而不是举手投票,如果达不到票数,文件就不能通过。没有这一项项措施,学校的平等是无法实现的。正因为取消了行政班,没有了班主任的权力,师生关系平等,学生才变得与老师平起平坐。

在校园里,学生只要不违背校规校纪,他就是自由的。

当孩子自由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责任。不仅是对自己的责任,还有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人生如一枚硬币,如果正面是自由,背面肯定是责任。只有当我们的学生都充满了对社会的责任,我们的国家才会有更好的明天。

更新:2017-06-20 05:45:5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