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灵宝】尹喜观的历史由来

作者:李效民 来源:灵宝原创 点击:3120

作者简介李效民,男,汉族,笔名山民,中华辞赋社会员。灵宝市焦村镇西册村人,曾任市委督察室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市档案局局长等职。工作之余写下大量诗歌、散文和游记,出版了《话说灵宝》专著,以大量的篇幅和证据,为“华族核心在灵宝”和最早的中国在灵宝、陕县、卢氏一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受到了学者专家的肯定。用诗斌的形式写下了《史证灵宝见》,《可爱的灵宝》、《故乡之恋》等作品,并举办了专场《李效民诗歌作品颂读会》。其中《当我们唱起国歌的时候》被收录到《中国当代诗歌集》,荣获中国文化传媒出版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和国成立60年国庆征文全国特等奖;《想起小时候》获感动中国词曲选拔组委会全国原创歌曲大赛银奖;《酒神赋》获得“茅台杯”海内外征文优秀奖。

 2017年6日20日晚上8时许,灵宝市道教协会的赖得水等人找我说,他们要重修灵宝尹喜观,请我帮忙查找一下灵宝县志中有关依据。回来后,我先后查阅了《灵宝县志》,《灵宝市志》,《灵宝文物志》,《历代名人咏灵宝》等历史文献。总的看,确有与灵宝尹喜观相关的记载和论述。现摘录如下,供参考。

 一、县(市)志中的相关记载和论述
        1、灵宝县志第785页载:“相传老子见周天子无道,周势日衰,便骑青牛去西北隐居,当他路过函谷关时,关令尹喜见他相貌不凡,风采迴异,便请他在此(尹喜宅)小住,老子在此逗留多日,写下了一部五千言著作——《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由于老子在此著书立说的成就,后人便在县城建宅以资纪念。旧县志前附有建筑规模图形,称其为‘高阁连云,亭台隆耸,为桃林巨观’。”因此称为“老子故宅”,被列为灵宝二十景第一景。
        2、老子故宅碑铭记载:“乃为东西道院二所”,“金碧焕日月之光”,“胜概与河岳争雄”。
        3、民国24年重修灵宝县志中第658页寺观宫楼记载:“尹喜故宅,在城南十里秦函谷关即老子著道德经处。开元末得灵符於此,改元天宝,改桃林曰灵宝。”
        4、灵宝市文物志第163页记载:据清《灵宝县志.老君塬辩》载“李耳自柱下西游函谷关,尹喜迎入关,著《道德经》于大河之滨,即今县治之北老子故宅”。始建何时不祥。“大元元贞年(1295年)改元之春,安西贤王北觐还道灵宝微服踵此,遗中统宝钞三百两,俾充琳馆增修,盖是老子之所寓止……道圣地,千古奇遇……为天下斯教祖源,以订无为有为之本旨。今将见雄楼杰阁,彤庭绛台,倚金叠碧,丽乎日月,灼乎云霞……为天下壮观。”该建筑于1959年三门峡水库拦洪时淹没。

二、历代名人诗、词、赋录中的记载和论述
        1、西上经灵宝观(自注:观即尹真人旧宅)
       唐 • 孟郊
        道士无白发,
        语音灵泉清。
        青松多秀色,
        白石恒夜明。
        放步霁霞起,
        振衣华风生。
        真文秘中顶,
        宝气浮四楹。
        —片古关路,
        万里今人行。
        上仙不可见,
        驱策徒西征。
(见灵宝市文物志第430页)
        2、尹喜宅
         唐 • 韦庄
       荒原秋殿柏萧萧,
       何代风烟占寂寥。
       紫气已随仙杖去,
       白云空向帝乡消。
       蒙蒙暮雨春鸡唱,
       漠漠寒芜雪兔跳。
       欲问灵踪无处所,
       十洲空阔阆山遥。
(见灵宝市文物志434页)。
        3、过仙令尹喜宅怀古 
              前人
     莓苔满径燕还飞,
     得叩仙关是息机。
     丹洞山前留石磬,
     白云北阁护松扉。
     骑牛人去遗经在,
     题壁诗残故老稀,
     自採溪毛作茶供,
     道人稳卧旧荷衣。
(见民国灵宝县志636页)

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记载和论述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甲寅、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上言:“见玄元皇帝于丹凤门之空中,告以我藏灵符,在尹喜故宅,上遣使于函谷关尹喜台旁求得之”。壬辰、群臣上表,以“函谷灵符,潜应年号,先天不违,请于尊号加‘天宝’字,从之。“二月,辛夘……改桃林县曰灵宝。”这是唐朝历史的大事之一,史称“玄宗改元”。

 综上所述,灵宝观(尹真人旧宅)、尹喜宅、尹喜故宅和老子故宅是一脉相承的,不是孤立的。“尹喜宅”、“尹喜故宅”是基础、是根源、是起点,灵宝观和老子住宅是延续、是发展、是壮大,实际上是一个团体。尽管历经沧桑,有所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仍然是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情同手足,不可分离的。清.周秋元说得好:“不有当年贤令尹,东来紫气谁认真。”正因为有了尹喜的高赡远瞩和热情好客,挽留了满腹才华的老子,达到了天时、地利、人和,才有了《道德经》的诞生和传播。尹喜作为关令,爱岗敬业,不辱使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他的胸怀是博大的,他的贡献是卓越的,他的品德是可敬的。我们不能忘记他,应该感谢他。


      因此,重修灵宝尹喜观,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尹喜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根据地、灵宝人和道家之源,我们应为历史上有尹喜这位父母官和他的故宅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他不但是地方的,而且是民族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有功之臣。

(2017年6月22日写于山民之家)

更新:2017-06-25 04:22:5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