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关于灵宝市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探究的现状和设想

作者:枫叶 来源:本站 点击:6395

         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是根据信息化进程迅猛发展的国际趋势和我国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要求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和促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结合点,有利于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有利于改变农民的思想文化观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数字鸿沟”。
  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借助于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发挥现有的各类教育资源优势,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办学规模和优质资源利用率。
  远程教育是以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高科技技术,我们常说的“数字化”与“网络化”是其主要技术特征。从数字化来讲,可以简单分为:硬件、软件和人件;从网络化来讲,可以简单分为:天网、地网和人网。因此,远程教育并不是孤立地使用这些技术,而是相互结合整体兼容地运用这些技术,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对接与跨越。
  一、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探究的意义分析:
  2005年9月,我市“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启动以来,基本上形成了远程教育的框架体系。因此,及时开展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探究,对于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育模式、发挥“天网”资源的优势、促进教学改革具有广泛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显著的实践应用价值。
  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探究所指的“远程教育”是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意义上的“远程教育”,以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为特征,区别于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远程教育”。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是应用,关键在效益。保证“设备天天用、教师人人会、学生个个学”,只是产生效益的应用核心,还不是效益的产出关键。尽管说;没有应用,就没有效益。但是,胡乱应用,效益低差,也就失去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意义。所以提高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效益是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关键所在。
  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探究,就是要把远程教育的应用作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与农村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有重点地解决问题,使“应用效益”成为衡量远程教育工程成效的重要标准,使其真正见到实效。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开展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探究,目的在于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远程教育三种模式支持下的教育管理模式、学校管理模式、教师培训模式、课堂教学模式、资源整合模式、资源开发模式、项目管理模式、技术支持服务模式,以及项目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模式,为国家全面开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提供经验借鉴和决策依据。
   对于远程教育“应用效益”的探究,在省内外学校得到了普遍重视,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是,受教学手段和教育资源的制约,大都存在着以下不足:学校硬件设施的多样性和不平衡造成研究成果的局限性;以校为单位的研究往往侧重于某一个环节或学科,系统性不强,尤其缺乏稳定的教育资源的全面支持;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困难大,不能很好地发挥科研成果的理论指导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近年来,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在我省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而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探究工作才刚刚起步,如果,缺乏符合当地实际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积累,必将制约远程教育效益的发挥。因此,利用远程教育的设备、技术和资源,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系统开展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探究在省内尚属首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于提高我市教育管理信息化,推进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和开发,促进教育模式的转变和改进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和深入研究的必要价值。
  二、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探究的背景分析:
  目前,我市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接收点和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工程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令人鼓舞的。特别是模式二、三配备的电脑和可充当电脑显示器的34英寸的电视机,可以连接成简易多媒体教室,相当于当年上海闸北学校的多媒体硬件设备,这项功能亟待开发使用。届时,全市各小学都可以具备演示教学课件的多媒体教室。
我市在电化教学方面,城区学校已经具有超前的信息技术设备、技术、经验的示范性,乡下已经拥有8个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示范乡镇的带动性。
   我市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全市“惜时增效、轻负高效”课题的研究和取得的成果,在新课程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学研究骨干队伍和浓郁的教研教改氛围。特别是全市拥有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及其培训对象105人,市级名师3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及其培养对象133人,市级骨干教师及其培养对象757人,县级骨干教师992人。加之几年来诸多篇论文、多媒体课件在各级发表和获奖,都为开展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探究奠定了师资骨干和借鉴经验。
   近年来,全市教师又进行了全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初级培训,96.8%的教师达到计算机初级操作水平,并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契机,从理论和教学实践两个环节很抓教师信息化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各位教师也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目前,全市共有500名教师参加了国家远程教育一线教师培训,200名教师系统接受了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及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培训,能比较熟练地操作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从事教学工作,为远程教育“应用效益”的探究提供了有力保证。
  但是,目前,我市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来源主要依靠《灵宝教育城域网》和电教教材资源,在此资源基础上进行的再加工所占率也很大,课堂形式以教师的教学演示激发兴趣、突破教学难点为主,要实现学科教学的全面整合尚不健全。
  我市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尚在初始阶段,远程教育设备还没有成为学生学习认知工具的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加强,这也与农村中小学生信息技能缺乏系统培养有关,同时也反映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的水平和条件环境尚不具备。
  目前,我市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探究的总体教学模式趋势是:“教学目标——引入资源——教学展示——学习提高”。虽然从整体来看还处于教学辅助的阶段,但它比较符合农村教育目前的实际现状,并且还有继续扩展深入的余地。
  这一基本模式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侧重点:
  光盘播放点主要装备在教学点,学生人数几十个人,教师几名,教师信息技能欠缺,但是经过培训能掌握光盘播放系统的使用方法,在配置全套教学光盘的条件下,也能开展多媒体教学。因此光盘播放点设备使用模式采用“实时播放”,资源的教学应用模式主要是:“教学目标——播放展示——学习提高”。其目标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拓展学生的视野。
  卫星教学收视点。主要装备在完全小学,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对教师的技能要求也高。 这一层次的设备使用主要采用“电教室应用”,即将学校建立电教室作为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的场所。在资源应用的方式上大多是演示式教学模式的范畴,朝着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方向迈进。
  计算机网络教室。乡村初中建设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从功能上看已经具备了两方面的职能:对模式一和模式二学校提供资源补充,同时还是当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由此,学生可以学习信息技术,上网学习浏览,接收卫星数据广播,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校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教室对教师进行培训,其教学模式当以“网络化的自助”教学为主。
   三、 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探究的理论假设:
   1、 远程教育环境下,教育内部管理、评价机制会发生重大变革,探索这种变革的规律和趋势,有利于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2、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学资源得到极大丰富,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教学情境的创设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教学实践环节可以得到有效落实。
3、远程教育环境下,有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利用学习、培训等途径适应这种角色的变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加强必然会带来学习方法、过程、手段等学习策略的转变,这对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4、远程教育环境下,教育信息得到了快速传播,网络资源展示了教育风采、聚焦了教学亮点、升华了教学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激荡了教改浪花、击热了生活火花。
   四、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探究的实验目标:
   1、探索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学管理与评价模式。
   2、探索远程教育设备、技术及资源为依托转变教师观念、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3、探索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建立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创新氛围。
   4、探索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和开发,提高学生信息的获取、处理及应用能力,在发现问题、发表见解的过程中创新精神能力得以培养。
   5、探索视听技术、卫星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的熟练、合理应用,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活力,从而带动农村教育面貌的深刻变化。
   五、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探究的研究内容:
  1、远程教育与课堂教学——构建网络环境下主体式创新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在中小学多学科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播放光盘,构建多媒体电子备课流程,创造交互式的网络课堂环境,促进课堂教学多维关系生成,争取师生花费最少必要时间,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
  2、远程教育与学习方式——构建以“IT”作为认知工具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适应和活动能力。
  信息社会化的发展促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有信息适应能力,信息活用能力,这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初步具有信息判断、选择、整理、处理、创造、传递的能力。
  3、远程教育与课程资源整合——构建信息化的资源整合模式。
  通过开发多媒体课件,编辑多媒体教学模块,创建具有图文、音频、影像、动画、虚拟现实等功能的学科多媒体教材、校本网络专题课程和各类学习网站,促进教育时空的多维组合,使学生能在网上自主探究学习和互动交流。
  4、远程教育与校本资源开发——构建交替共享的资源开发模式。
  与校本研修、校本课程、新课程实验紧密结合,汇集整理教师原创论文、课件和课堂录像,学生实践活动、电脑制作等创新素材,创建远程教育资源与校本研发资源交替共享的网络平台。
  5、远程教育与学科评价——构建自主开放式评价模式。
对学科教学中的某些内容测试,实施自主的开放性的评价,以适应学生素质差异发展的需要,实现网上学科评价内容多样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6、远程教育与学校管理——构建快速便捷的学校管理网络模式。
活用设备、提升技术、开发软件,建立电子备课系统、排课系统、考试系统、统计系统、查分系统、电子档案系统、家校联系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形成电子办公管理网络。
  7、远程教育与教师素养——构建网络化的教师培训模式
  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远程教育设备,合理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创设自主与开放、交流与协作的教学环境和研修氛围,促进自身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8、远程教育与电子政务——构建创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
  整合《灵宝教育城域网》,增加“视频新闻、工作动态、政策文件、技术服务、应用指导、问题解答、资源下载”以及“农村远程”网上论坛等专题栏目,针对各试点学校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由市电教馆安排专人负责网上在线解答。同时,依托网络光纤、宽带,建立城乡各个学校的学校网站平台、教师网页平台和市、乡(镇)两级电子办公平台。
  9、远程教育与项目落实——构建实用高效的项目管理模式。
  建立和完善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管理评价的机制,推动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的融合与整合。用设备和资源登记、使用制度,数字资源接收、使用、存储和共享制度,把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教师的奖惩结合起来。使农村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组织教育教学,成为农村中小学校的经常化、制度化的正常教学活动。
  10、远程教育与项目研究——构建和谐科学的技术支持服务模式。
  项目负责人和教学骨干要以“更好的设备、更好的技术、更好的服务、更好的研究”来创造出更好的应用效益。接纳一批懂技术、爱钻研的教学骨干,组建一支远程教育技术服务队伍,形成强大的项目研究氛围,从深度和广度上探究设备、技术和资源的应用和开发。
  六、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探究的研究重点:
   熟练掌握和合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技术,立足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和开发,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的,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实践活动,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远程教育应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准远程教育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整合点,创设自主互动的学习环境,积累充分的教学实践经验,为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探究内容的理论化打好基础。
   七、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探究的研究难点:
   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找到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与教育管理、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学科教学、学生素质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八、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探究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在应用中开展理论与模块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带动项目各项内容的实施,在实验量化、比较的基础上重视辐射功能和拓展功能,探索规律。做好实验前、中、后期的检测工作或阶段性工作,并做好记录。
  
2、观察法

其核心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积累原始资料,并加以理性分析与研究。
  3、比较研究法
  对比较对象进行观察、调查、归纳分析。
  4、行为研究法
  对教师及学生参与课题实验的行为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调查、分析。其要旨是反思。
  5、逻辑归纳法
  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究远程教育“应用效益”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
  6、文献法
  采用文献检索手段,从有关书籍、报刊、文献中收集有关资料,如事例、数据、图表、照片等。
  7、调查法
  形式有现场查看、翻阅资料、走访座谈、观摩教学、发放问卷、采集数据等。
  九、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探究的研究模式
  1、建立规范的电子备课操作规则
  由各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校的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探究组负责人主持,提前一周备课,研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易混点和教法、学法、信息技术组合设计及练习设计;各备课组成员分章节,负责设计电子教案,充分利用卫星教学收视点提供的教育资源、素材资源或多媒体课件资源,借助电脑和语音教室的电教平台,实现超文本链接或下载加工,编辑成为课堂教学共享课件;各备课组成员下载、修改、补充、完善,最后形成个性化电子教案.
  2、综合运用模式,整合优化过程
  形成在网络环境下突出学生主体性、差异性、创造性为基本特征的所谓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例如:问题探究式教学参考模型:
  新授课堂教学结构:
  A、问题的感知(创设情景,激活思维)——问题寻解(质疑探究、交流)——总结升华——引伸拓展,深入探究。
  B、复习导入——创设问题情景——学探质疑——识辨(交流成果、相互批判)——创建(归纳升华)——巩固训练——总结转化。
  复习课的教学结构:
  学案导学——自主梳理——分组探究——代表发言——总结归纳、整理——补偿联系。
讲评课教学结构:
问题汇集——综合讲评(教师简介、典型发言、分组讨论)——归纳整理——反馈练习。
   3、活动项目与定量评估的结合。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每学期拟好一份电教计划,写好一份电教教案,上好一节电教课,制好一个课件,撰写一篇电教论文;组织开展电教优秀论文、课题研究、教学设计方案、教师个人主页、多媒体教学课件、学校网站、电子办公评选活动;举办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应用效益知识大赛。分级评比、量化积分。
  总之,远程教育“应用效益”探究是一个新兴的话题,如若根据我市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现状和设想,组建课题、形成组织、创造氛围、分阶段地实事求是地进行远程教育“应用效益”的探究,必将取得可观的应用效果。


更新:2006-02-07 00:00:0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