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欣哥聊课】教学媒介关系中教学材料类物品

作者:张欣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606


材料,首先是可以直接造成成品的东西。例如:承载课程内容的纸质书籍、音像制品、线上产品、三维的立体教材,其中也包括参与人群的言谈举止、服饰打扮等等。其次,提供著作(课程)内容的事物和可供参考的事实,但这只是材料的内容部分,还得靠外显的、外在的物品外在的形式和结构来承载。

教学媒介关系中的教学材料类物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材(料),其特点是本身涵盖教育内容一一课程内容,以教育目标或课程标准细化内容的呈现为自身的功能性任务。我们常说的“用教材教”,就是这一目标的行动细化。“用教材教什么”?用教材决不是只教教材上呈现的内容,而是通过教材内容这一介质“教会”课程标准设定的教育目标,也就是以教材内容为案例,“教会”学生课程标准建议掌握的内容。这样一剖析,大家就知道、明白了“教教材”是狭隘错误的,“用教材教”是宽广正确的。

教(学)材(料)之奥秘,是既学习教(学)材(料)呈现的内容,又通过教(学)材(料)呈现的内容掌握了这一内容代表、涵盖的知识、智力、能力的体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石三鸟、一箭双雕等就是这个意思,在这里都能说得通或得到了诠释。

教(学)材(料)之开发,是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化,国家提供了大部分静态的内容结构和形式结构,还需学校层面根据“天时、地利、人和”进行校本化课程体系构建,对校本化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进行二次开发。这种开发,是教育的科学,也是教育的艺术,更是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说它是科学,一定是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条件,学生的家庭背景,当地人文、经济、风俗等状况合理地对所有课程进行二次开发的重新整合。说它是艺术,就看开发者们的立意、拓展、创新的水平如何。因为艺术在这里的定义是“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具有教(学)材(料)创意的领导艺术”。清华附小“1+x”课程体系的开发就是教(学)材(料)类的实践艺术。艺术就是创新,有些学校进行了基于项目、问题、任务的教(学)材(料)内容的整合,有些学校进行了校本剧、游戏形式、体验形式的教(学)材(料)形式方面的结构整合,在形式结构的创意上都有重大突破。说它是一所学校生命力之所在,就是看这所学校聚焦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所二次开发和创立的校本化课程体系所细化的系统的教(学)材(料)能否折射出自主的办学思想,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校园文化、教学体系、混合式智能化教学体系等等。

有没有领先的思想、独到的主张、鲜明的特色,是不是生长出自己的参天大树,生出自己的茂密树荫,这至关重要。

另外要补充一句,教学媒介关系中教(学)材(料)类物品,决不是只指向所谓的教科书,它的内涵和外延是更加宽泛的。

     

                         

课程法规(文件)、课程标准、教(学)材(料)、学校对教(学)材(料)的二次开发,以及再往下逐级逐层又对教(学)材(料)的开发,其中包括教的材料、学的材料、师生在教学中所得的学业成绩材料,以上这些都离不开教学媒介关系中教(学)材(料)类物品。

从内容方面来说,教(学)材(料)的优化、确立的主旨是变静态为动态,变一般为个别,变抽象概念为具象流程。因为,国家提供的教科书一一教(学)材(料)就象提供的面粉,运到学校以后,总是要确定把面粉变成什么样的食品,提供给学生。这一转折、转换性极强的环节,许多学校没有做好,有些甚至就没做,要害是不知道怎样去做。第一,课程内部教(学)材(料)根据需要的融通、整合。第二,课程与课程之间教(学)材(料)的嵌入、融合、统整。第三,学科课程与非学科课程之间教(学)材(料)的整合,学科课程由国家提供教(学)材(料),非学科课程基本上是学校自编的教(学)材(料),二者的整合是“跨界”的,由于这种教学媒介关系的整合,使课程活动平台的拓展、课程活动结构的变化产生了质的飞跃,它已经不单纯的是教(学)材(料)和教(学)材(料)之间的整合,而是由此引发了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的内容、形式质的突变,由此带来的变化意义是深远的。

从形式方面来说,教(学)材(料)的优化,是课程实施的渠道问题,如同农业的水渠,机场的跑道,高速公路、铁路的道路一样,形式结构的创意与优化,决定内容实施的质量。首先,由“STEM”刮起的基于“项目”整合的变化,由“三疑三探”为代表的基于问题的变化,还有基于“主题”、“任务清单”的形式结构的变化,给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带来了生机。其次,基于课型的统整,无论是单一学科的统整,还是综合几门课程的统整,能把“基础课型”单元、“拓展课型”单元、“探究课型”单元融通、整合为一体,实施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也是一个拓展的空间。第三,就是为特定宗旨、主旨服务的形式结构,例如:构建以学校教育为核心、辐射家庭教育、带动社区教育们教育生态圈宗旨、主旨的构建,就需要特殊的教(学)材(料)的形式结构去支撑其教(学)材(料)的内容结构。

其实,我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从根本上说是课程目标,而教(学)材(料)只是桥梁,是我们正在探讨的教学关系中的媒介的一种。国家提供的教(学)材(料),大部分是在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分支体系中,是历史纵向的经验和某一时代横向凝聚专家们的集体智慧之大成,应该是最具权威的教(学)材(料)类媒介,含金量很高,但是,有些学校和有些教育同仁并不买账,并不认为是最好的教(学)材(料),又另起了炉灶,自己又创编相应的教(学)材(料)。从实践层面来说,总体上是不允许、不应该全盘否定而弃之的,虽然在理论层面上是可弃之的。

对国家统编教(学)材(料),只能是基于学校层面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和整合,但是,在以公民教育为中心的课程分支体系和以学习者个体成长为中心的课程分支体系的课程上来说,应该是以自己创编的教(学)材(料)为主,但里面又分出两个层次:公民教育类,从“知、情、意、行”方面来说,“知”(认知)的方面的基础原理,来自于国家提供的教(学)材(料)类,不能随意更改,要服从国家意志,但“情、意、行”三方面的教(学)材(料)就要参考国家课程方面相对应的教(学)材(料),靠学校的智慧很好地去设计、开发、践行,可以创编。而以学习者个体成长为中心的课程内容所呈现的教(学)材(料),就全靠学校、家庭、社区组成的教育生态圈去创新、全面地开发、践行。

依靠教(学)材(料),但不唯教(学)材(料),要进行恰当的二次开发,有些甚至需要学校自主创编,无论是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

教学媒介关系中教(学)材(料)类物品,从内容到形式,从指令到自主,从沿袭到创新,亟待有个原则,需要有自己的主线,不能一放就乱,一统就死。怎样“宏观控制,微观搞活”,这里的学问大着呢!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虽然五彩缤纷,但总要有道可循。


更新:2021-10-02 07:54:4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