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个职业是保姆(图文)
马年春节七天乐,我写了《初五值班 趣事多多》 (点击浏览) 、 《初六蜗居 习心养性》(点击浏览) 、 《初七禁酒 悟道人生》(点击浏览)的记事,唯独没有非常6+1(初一)、幸运5+2(初二)、快乐4+3(初三)和幸福3+4(初四)的春节记载。
《一不小心,成了留守老人》(点击浏览)和《神州马年除夕之团圆》(点击浏览)的两篇文章,对马年春节曾经两次提到了“开天辟地的新纪元”。足以说明马年春节,对我和全家人来说,是幸福的、快乐的、美满的。哥哥从广州过年回来说,很美!能行!
儿女日子过好了,才是父母心中盼望的好光景。
“年”,过完了,明年春节怎么过?无论怎样过,我想:只有一个目标——向上、向善、向美。
曾经深思熟虑过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春节,是以子孙为圆心?还是以父母为核心?前者是逆向迁徙进城过年,后者是传统回家随风入俗。
城里、乡村哪里“过年”美?哪里居住美?我在探讨这个问题。职业不同,答案也不尽相同。
我的第一个职业是保姆,第二个职业是农民,第三个职业才是现在的教师。我倾向于父母核心的过年。
《想起那年辍学当保姆》(点击浏览)这篇文章,我始终记忆犹新,就好像刻在心底一样。
44年前,我才10岁,当保姆看护的小孩不是自己的弟和妹,而是慧春姐的女儿刘金。
马年的春节在省城郑州过年,专程到郑飞家园看望了73岁的老姐杨慧春和老哥刘中位。也见到了刘金的丈夫和她十岁的女儿。
现在,把初一到初五的琐事记录下来,算是马年春节的倒叙。
在郑州初一响鞭炮,最遗憾的是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因为家里做饭是煤气,对都不抽烟的我和儿子杨乐来说,火柴或打火机是生活中的累赘。
吃完饺子,全家人逛完超市,归途中买了个奢侈品打火机。孙女杨依童感到很稀奇、很稀奇。在她的生命里第一次感知了“打火机”与“响鞭炮”的联系。
本来初一天气就很阴沉,鞭炮响后烟雾迷漫。楼房之间的“霾”就是这样诞生了。
什么叫“春节快乐”?全家人团圆就是快乐,因为花好月圆啊。全村人联欢就是快乐,因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此时此刻,我在想:川口村的父老乡亲人啊,肯定又在文化广场搞联欢。
天气不太好,孙女不远行。在楼房里度过初一的大半天。
来时,给孙女买了一辆电动翻滚特技遥控车。她的玩法确实是与众不同。放在凳子上,看翻滚特技遥控车从“悬崖峭壁”上掉下来后,如何继续爬行;放进移动马桶里,看翻滚特技遥控车在“万丈深渊”里,如何爬出来;拿在手里,看翻滚特技遥控车灯光如何闪烁,轮子如何翻转。恐怕连翻滚特技遥控车的设计者,也很难想象出不足两岁的女童对翻滚特技遥控车的奇异玩法和新奇探索。
电视机开着,补看了春节联欢晚会。电脑开着,陆续看完了70集的《打狗棍》。
初二天气好转。来到了百年德化街、二七广场照相留念。体验郑州地铁,到北沙岗公园让孙女杨依童游乐。
初三去拜见我的老姐杨慧春。一见面,慧春姐就沉重地说:“丰烈,我先给你说个事。咱刘金都不在了。”
晴天霹雳给我吓懵了。本来想着能见到我看护大的刘金。如今倒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慧春姐很悲伤,我不便多问。她不想让我回到家里再提起刘金。
记得十几年前,在浊玉村新卫二厂家属楼慧春姐的家里,见过刘金。那时她还没结婚,她的未婚夫陪我吃过一顿饭。后来,新卫厂迁到郑州,我与慧春姐就失去了联系。
这次,在慧春姐家,见到了刘金的丈夫和她的大女儿。提到了无意中在枫叶教育网上看到的浓笔重墨描述刘金的文章《想起那年辍学当保姆》,
中位哥见到我,很亲热、很健谈。拿出刘金在世时送给她的酒让我喝。
中位哥多次重复:“丰烈,我给你说。”以至于慧春姐制止:“你小声点,一会儿喉咙疼咋办?”
中位哥说,他是幸运的,出生在湖南老家同村十几个同龄人,只有他上中专毕业有工作;中卫哥说,他是顺利的,慧春姐从乡政府调到新卫厂子弟学校教书,没有费多大的劲;中卫哥说,他的湖南老家变化很大,以前回老家,因道路泥泞得换上家乡的布鞋,现在则是很宽、很平的水泥路。
刘金的去世,他自然悲伤过。但在我面前,比慧春姐坚毅得多。他说,他要学毛泽东,失去很多亲人,还是领导中国革命成功了。
他说他比慧春姐沉静。刘金因坐月子没有娇养好,2012年冬至在北京探亲时,跌倒猝死。慧春姐听到噩耗,吓昏了。请了两个妇女照看。他呢,则带了两个朋友赴北京处理后事。
老人,失去了儿女,生活的希望和盼头,会化为泡影。慧春姐尽管竭力不去想悲伤的事。但是,我看到,朋友来看她时,总是鼻涕一把泪一把的。一年多了,还是摆脱不掉丧女的凄惨阴影。
有一件事令慧春姐十分高兴。作为退休教师的她,开始由地方政府发工资了。比原来多得多。
中位哥津津乐道的是这个社会很好,小区治安很好,环境很好,购物很方便。尤其是,郑州市实行的是六十岁老人坐公交不掏钱,比很多城市早了五岁。如果郑州城市圈扩大后,他都可以与慧春姐免费奔开封了。这是两位老人的追求与梦想。
脑海里深深地记忆着,中位哥送我坐公交车时,穿着呢子大衣,行走在立交桥上的背影。
正月初四,拜访了著名儿童诗人刘育贤老师。作为灵宝人,能于春节在郑州相会。而且,在老人家的家里拜年。确实是千载难逢。
刘老师见到我很高兴。我们谈论的话题是写作。他说他写了一百多首小诗准备出版。他要我把王益振写的关于他的诗评,发表在枫叶教育网上。他的儿子在深圳做公务员,平时也爱写诗,他让我复制在优盘里,逐一发表在枫叶教育网上。老人家让我进了他的书房,看到整个墙壁的书柜里都是书,我十分欣慰。尽管,我的名言是“网络是人类进步的电梯”,但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警句了。因为,网络不是所有人都能接触到的。而书籍则比比皆是。
在刘老师的家里,我见到了国家美协会员贺玉龙。阅览了贺玉龙创作的《红楼梦人物画像》,很是完美。其中的人物画虚实相间,设色淡雅,寓意深远,具有独特的诗韵。同样是“十二钗”,书中的女子都是才貌双全的,但是黛玉所呈现出来的就是诗情,宝钗就是中和,湘云则是自然;同样都是丫鬟,也各自不同,晴雯的野性,平儿的仁心,鸳鸯的道义……
贺玉龙谈起灵宝的大湖,我非常来劲。在平板上让他欣赏了我拍摄的《高山深沟》专题片,因为画画,拍影视同是艺术创作。所以有了说不完道不尽的共同语言。
前来给刘老师拜年的有一位亲戚是郑州商贸中专的计算机老师。我们的话题是职业学校的招生、定位和发展。
作为嘉宾的我,与刘老师的八九个亲戚共进午餐,一同喝红酒,为刘老师祝福。
刘老师不顾寒冷送我到农业路上搭乘105路公交车,心中不胜感激。
当年,乡村小保姆,都10岁了,对郑州还没有任何印象。直到1985年前半年,因为去新乡买蛋糕箱,才第一次到过郑州。
如今,能在省城郑州有个落脚之处,过春节了。可真是天壤之别、开天辟地的新纪元啊。
1985年3月在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