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李金霞散文随笔(四)

作者:玉人木子 来源:河南省灵宝市育贤文学社 点击:15706

                                                                     三筑爱巢

结婚前夕,小冯大老远跑到我教书的学校,让我周日回去看看我们的新房。
 一踏进院子,裱糊屋子的叔叔就笑眯眯地说:姑娘,你真有福气,小冯可是我见到的最优秀的男孩子了。光这个顶棚边的花纸就换了好几次,你进去看看,新房满意不?
  我红着脸走进屋子。哇,三间小土屋的确变了:墙上用白灰粉刷得亮堂堂的,一套淡天蓝新式四组合家俱顺着后背墙摆放得很整齐,最惹人注目的是组合柜上装着的两面玻璃镜。有了这两面镜子,屋子衬托得宽敞了。再看看淡天蓝色的写字台旁放着的淡天蓝色台灯,淡天蓝色的钢管床头,再加一套淡天蓝的长沙发,整个屋子蓝白搭配,显得高雅堂皇,浑然一体。再看地面,原来的土地也用水泥打得明晃晃的。这个温馨的新房在80年代末的农村来说是最时兴的了。我感激地看着小冯,他见我满意的样子吃吃地笑了。
  婚后,我俩极力打造着自己的小巢,我最大的要求是让自己的小巢充满书香。于是,写字台上多了一个书架,除了摆放我的教学书之外,还有一些名家的作品。床头两边的白墙上贴着我亲手撰写的知足常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横幅,组合柜的另一边小冯从集市上买来了淡天蓝的谦和忍让的一套字画。因为小冯是村子里有名的养花大王,所以屋子的鲜花常年不败。有了鲜花作伴,我们的品味高了,诗意浓厚了。
   沐浴在我俩精心设计的小巢,我每天都像快乐的小鸟。村子里常有人串门,他们常常夸赞:这小两口不仅有文化,而且屋子摆弄得总让人眼馋。
  每当放假的日子,总是钻在不足50平方的小屋吮吸着擀墨飘香的文字。或时常带着一帮娃娃在我的斗室里讲故事,猜谜语。尽管孩子们把我整理井井有条的小巢折腾得一塌糊涂,可走后快乐打扫的场面却让我惬意无边。
  
    土屋终究都是,经不住房背后水渠的袭击,几年后房子裂了一条很大的缝隙。真发愁啊!可恰巧赶上村镇住房进行新农村规划,我们有幸得到了一块新宅基地。
  于是,我和丈夫又开始了新巢的建设。我们考察了临村、临镇盖的新房,然后回家自己设计了一套很先进的房屋结构示意图。工匠们看到我们设计的这套图纸,惊讶地说:你们的布局很新颖,但造价一定不低。老公说:没关系,你们大胆干吧!
  半年后,新巢落成了。这一次的住房面积是180平米。墙全部用钢化涂料粉刷,客厅的门是塑钢的,窗是铝合金的,地面是水磨石的,并且镶了铜条,造了花型。优雅的牡丹图案给屋子平添了几分画意!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客厅就60多平米,我们学校的俱乐部搬到了我家。周末了,老师们在一起唱歌、跳舞,那快乐直到现在还让人梦牵魂绕。
  我住进了西边最大的一个卧室。一个席梦思床,床头柜两边是优雅小巧的书柜。墙上一面装着12平米的大玻璃镜,一面装着一个迎客松的大匾,一套新式组合柜,上面摆着一台彩电,下面有DVD,一个大衣柜,一套豪华沙发,红色的窗帘和红色的床罩使屋子显得雍容华贵。卧室墙上装有两个电棒,床头还有一个漂亮的花灯。晚上关上电棒,手伸到床头就触摸到了我最喜欢的书了。在粉色的灯光下,我们吟诵诗篇,话说祖国。这爱巢便更有风致了。
  村民们把我的爱巢说成了花园,闲时总有人前来参观、游赏。
  这样的一个田园风光只仅仅享受了几年。由于工作的缘故,我从农家教室走进了城市。
  目睹城市的高楼大厦,我又想筑建爱巢了。可丈夫却说:别急,这次我们要一处地理位置、环境都优越的小巢。”    
  那天,望着北区的幢幢楼房,我感慨万千:如果不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哪有我三筑爱巢的美谈?
                           此文发表在《明珠》杂志2010年第一期  
 
 
 
                                                                    无奈的女士 
某女士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在单位颇有名气,也是个部门领导。可有一天,当我们坐在一起促膝交谈时,却发现她唉声叹气!眼睛流露更多的是失意           
也许是职业的缘故吧。她竟然拉着我的手向我述说着自己的苦衷:
     她说每天自己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第一件事为老公、孩子亲手做早餐,然后送孩子上学,再去上班。下班后还要考虑中午做什么饭。可是每次回家吃饭的也就是母女两个。丈夫因为应酬则很少回家吃饭。十几年来从没有喊过怨!可就在这几天她很忧郁:为什么女儿总是和她顶嘴?老公也常常站在女儿的一边,弄得她总是一个人偷偷流泪。也就在昨天,她烧好了红豆粥,让女儿吃饭。吃饭期间两人在交谈中又发生了争执,孩子的脾气爆发了。谁知女儿竟然无意识地把一汤匙饭误撒在她的脸上,由于很烫,只感觉眼睛滋啦啦地疼痛。就在这时,女儿才发现自己的举动出乎意料。赶紧连声向妈妈道歉!可此时她特别伤心。心想:道歉有什么用?如果是一汤匙滚烫的油岂不是造成毁容吗?孩子已经10岁了,为什么总是这样不讲道理呢?在学校虽然是个好学生,可在家里为什么会养成这种行为习惯呢?怎样才能纠正孩子的坏毛病呢?她陷入了沉思。
     下午老公回家后,她就把此事告诉了老公。然而老公竟然对她说:你怎么不找找自己的毛病呢?她听后瘫倒在地。对丈夫的语言实在恼火,只好告诉我,她到底错在哪里?
     我认为:这位女士和孩子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很多。根据我的经验:我发现越是对孩子最亲的人,反而最不听这个人的话。首先她对孩子过于严格,平时也很啰嗦,时间长了,孩子养成逆反心理,不喜欢听她的语言。产生顶嘴。孩子总认为她爸爸对她好。因为她爸爸经常和孩子接触很少。每次都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在爸爸面前很听话。因而妈妈在爸爸跟前说话没有威力,爸爸根本不相信孩子会做出如此出格之事。这样的事的确很让人伤心!
    所以,面对如今这个社会,这个家庭,我想说几句:教育孩子是夫妻两个人的责任,共同表扬和批评。尤其是再忙也要心平气和地谈谈孩子。即使一方有错,另一方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大声呵斥对方。因为孩子毕竟没有辨别力。
    有句话说孩子有错,父母有过。我们再回过头来思索:自己的过错在哪里?我想只有这样反复思索,才会找到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来自真诚的问候
不知何时,在茫茫网络和你搭讪了几句,压根也没有想到就在那简短的问候中你走进了我的生活。
        第一次聆听你的声音仿佛有一种暗淡的忧伤,同时也饱蘸着丝丝温暖。多么好听的声音!我喜欢。
        于是,每天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在我的好友群里,然而由于各自忙碌,谁也没有多说过一句话。当工作稍微放松时,偶尔问候一句,算是我们的交流吧。
       我习惯把自己的一些文字留给好友。不管他们看与不看,我都会拿出来分享,没有更多的期盼,只是想和大家一起愉悦文字的幸福。那天,我也给你留下了网址。没有想到,你居然用心给我的帖子留下了精彩的语言,我感佩!
就这样,在文字中我行走着,你是我忠实的读者。
        昨天,我病了。没有料到,正当我上手术台时,你打来了电话。我哭了。在这个时候,安稳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需要啊!
         我不敢把自己的病情告诉你,因为我觉得为什么要打扰你呢?可你却拿着电话喊着我的名字,不知道为什么,我泣不成声。
 
          朋友,那真诚的关心和问候我能体会到。感谢你,朋友!
 
        
                                         郑毅作品研讨会”有感    
        两年前,在网上看到郑毅老师的作品,当时的感觉是文章虽短小,但却很精湛,误以为她是一个男性。后来在三门峡参加董慧敏作品研讨会时才听周欣老师说她是灵宝市二中的一位语文老师,而且是女性。同住一个城市,却不知道身边还有这么一位年轻的网络女作家,而且竟然著书《流淌在指尖的幸福》。于是我对郑毅老师便多了一份浓浓的敬意!
       今天在研讨会上,聆听了各位名家、郑毅同学等对郑毅老师其人其作品的分析和研讨,我才进一步地了解了郑毅老师。
       郑毅老师是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子,在学校上学期间就有诸多作品见报。从教十余年,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老师,而且利用业余时间写出并发表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她这种执着勤奋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
      《流淌在指尖的幸福》这本书,仅仅题目就让我体察到郑毅是一个阳光老师。正如她所说当你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时,你的指尖便会流淌着一种幸福!是啊,三尺讲台曾经有过多少纯真无边的故事,曾经有过多少为之动容的幸福!郑毅用她的指尖敲出了幸福,让我洞悉到一个女子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孜孜不倦!
      一个有思想、有爱心、有才气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学生。我想郑毅老师正是用她的思想传递着爱的火光。这火光是灼热的,她将燃烧着我们每一个人!
      在新的一年里,我衷心地祝愿郑毅老师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同时也希望她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祖国的栋梁!
                   
                                                                     活着就要懂得
也许病痛的日子才能感觉到生命的珍贵。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目睹每一个患者,或轻或重。聆听一声声叹息,无不显露出对生命的渴盼。那种病痛的挣扎毫无掩饰,那种歇斯底里的喊叫分明是: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健康!
人就是这样贪婪。当拥有生命的时候,什么都想要。名誉、地位、金钱无所不争。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伤害最亲密的人。当生命归结之时,才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是这般不尽人意!诸多尘事在眼前不停地飘忽,在慢慢寻找中觅到了良知和后悔。倘若一切能从头再来,我一定不会这样做,自己为什么会那样冷酷无情啊!在叹息中了却生命的最后一息。
记得有人说过“生命是一个黑箱子不能打开观察。当黑箱子打开后不但不能观察到什么,生命运动的功能就此丧失。”这话说得让人无可再议。既然不能打开这个黑箱子,就得小心翼翼地去呵护它,让它和你一起呼吸,一起风雨兼程,一起领略美景!
       冰心说得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既然上苍赋予了我们一次生命,我们就应当让这次生命尽情地释放,像烟花般绚烂!
     活着就要懂得: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有价值的奉献!
    
     
                                                        怀揣一份厚实的情 
       当第一次和张增友老师相识时,很难想像面前的这位省作协会员竟是一位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农民。握住他的手感觉是粗糙的,有力的,和父亲的手没有区别。可他却喜欢我们几个称他大哥,他风趣地说,这样称呼感觉自己年轻,交流时没有代沟。在餐桌上我们谈笑风生,互相留下了电话。
     那天我正在上课,张老师给我发个信息说他马上到我们文学社来,我很激动,提前20分钟坐在办公室等他。于是他来了,并且给我带来了一本还散发着清香墨味的新书。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他的作品,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没有过多的寒暄,只有真诚朴实的语言,只见他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几行字,我双手接过这本书,差点流出眼泪。因为自己是一个无名无位的人啊!张老师竟然冒雨亲自前来送书。临别时,他告诉我,还要再去给别人送书。
        望着消失在雨中的张老师,我真的好感动,还没读到他的作品就被他的诚挚所震撼。走进办公室,我丢下其他的工作一口气读了几个小时。时而流泪,时而大笑,时而沉思,时而激动……我感觉那一刻自己完全沉浸在作品之中,我为张老师的奇妙构思而叹服!为张老师的经典选材而鼓掌。篇篇佳作还想往下看却留下了很多悬念。晚上和老公又一次读了起来,他读我听,我听他读。几个小时我们一直在研究着张老师,研究着他的作品。老公说,张老师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有一双洞察世态的慧眼,有一颗睿智的思想。正因为这些,才是他在平凡的生活中笔耕不辍。
        听说文联要给张老师搞作品研讨会,我接到电话兴奋之极!因为他的作品太需要研讨了!他的作品我称他为绿色小小说。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他的作品中很多故事都是发生在农家小院感人至深的真人真事。文章扣人心弦的也正是这些的串连,我看后,推荐给我的学生,孩子们竟然读得那么认真,有的在作文本上工整地写下了读《敬礼,妈妈》有感。
张老师,正因为您怀里始终揣着一份朴实的,才赢得了您做人的丰厚。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阴晴圆缺,我都希望您紧握那支普通的笔,让她的指尖流淌出更多的绿色文字。
 
 
                                                           赏梅遐思
小时候住在农村,时常发现梅花在山涧野地落地生根,甚至蔚然成林,农家小院绕房四周,很是漂亮!记忆中的梅花,她们不论站在哪里,哪里都会有缤纷的花朵与掩不住的的幽香。清秀的梅花,粉脸浅笑,娇嫩含羞,风情万千,一如清丽的佳人顾盼生姿、脉脉传情,,于是心中便有了对梅花的屡屡挂牵。
  
     我对梅花的爱,只是一种肤浅的爱。只知道她是四君子之一。说实话,对梅花,我更注重它的香。站在她的面前,总觉得满身飘香。很想留取她的香味。很早时,就想写一篇雪中的梅花,可苦于自己没有亲眼目睹她雪中的风姿,总是无法下手。
   
     谁也不曾料到,牛年的春季竟然会有这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在朋友的邀请下,我们几个来到了金水湖公园。远处的雪景迷人至极!忽然,我们发现了雪中的红梅,那惊讶的神情无法比拟。有人说,爱梅,要懂梅;懂梅,必会赏梅。然而在这个洁雪映梅的日子里,我却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该怎样去欣赏她。只有伸长脖子使劲地闻。
   
    梅花不像兰花那样浓香,只有你轻轻走进她的花瓣,做个深呼吸的动作,,那种淡淡的清香才会感到它的香味情景相随,源远流长。
   
    这种香味只有细细品味才能领略。记得陆游《咏梅花》诗曰: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断。可见梅花之香,香清溢远。
   
    红梅在白雪的映衬下,含羞掩面。友人告诉我:赏梅必须懂得梅花的韵致。赏梅最怕不谙花韵。因为不谙花韵,就难入雅境。梅韵的标准:“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这叫梅韵四贵。想不到一向不善言语的他此时俨然一个花王,对梅花竟有如此高深的见解。在他的点拨下,我专注地拍下了雪中梅花的各种姿态。
     
 我热爱梅花,是因为梅花的品格高尚,她不畏凛冽的寒风,不畏冰袭雪侵,傲然挺立,花暖新春,昂首怒放,独具风采。她不屑于繁华富贵,着意装点早春的单调清冷。梅花啊,你赋予了文人多少才思!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南宋爱国诗人陆放翁在咏梅词《卜算子》里写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站在雪地里,一首首千古名句在心中荡起了涟漪。自古以来也许是历代文人对梅花寄予了太多情感,平凡的梅花,才成了人们吟咏赞颂的名花。
   
     在我的家乡,我的身边有许多女孩,都以为名,我结识的有艳梅、春梅、红梅、梅花、冬梅、腊梅……这些带的女孩,一定是她们的父母对她寄寓很大的期盼,希望她长大后具有梅花的品格。事实真的是这样,她们都是优秀的
        
坐在雪地上,置身于梅海中,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的诗句沁我心肺、催我欲醉。我不敢说我不喜欢梅,我只能说我对梅情有独钟。
                                                            此文发表在《三门峡日报》西部晨风
 
                                                     话说短信
前几年,因为刚时兴手机,所以发短信便成了茶余饭后的消遣快事。随着时间的迁移,现代工具的变更,很少再发短信,尤其是自编的短信。
       繁忙的日子,总是能收到感谢之类的短信,虽然都不曾署名,但言语却很恳切,这样的短信,往往只是匆匆阅读,从未回言。也许由于事务繁忙,也许觉得庸俗。这样一来,短信越来越少,自我感觉少了许多琐事。可怎么也没有料到信息台的短信倒是有增无减。干脆再有短信就来个不予理睬。
       就在三八那天,短信铃声响起,我想一定是信息台的抚慰语言,连翻一下的兴趣都没有。谁知,竟然连续几个,我索性把电话声音调成振动,免得那样吵闹。
       女儿回来了,拿着我的手机在看。这时女儿奇怪地说:妈妈,这是谁的短信,竟然写得这么有趣啊!我说:念给妈妈听听。女儿朗诵起来:
      “玉人木子,你有权删除杏花江南的短信,但你回复的每一个字都将作为友谊的铁证保存。人生法庭会判定咱俩为朋友,如果还不满意,将判为知己。
      “呵呵,我知道了,是妈妈在人教论坛认识的一个崇拜我的教师朋友。因为妈妈粗心,对数字缺乏敏感,总是记不住别人的号码,不知道是谁,所以也不曾回短信。
       女儿说:妈妈,这样不好吧,您看我爸每天那么多信息,怎么不见您给别人发短信啊,有时候人家给您短信,您还不回。怪不得有人说文人清高,您是不是清高啊?女儿的话很尖锐,看来我得反思了。
       女儿又读到:老师,您在干什么呢?对不起,我可能忽略了您,现在我才知道自己错了!我特别地想您。每次写作文,总会想到您,想到我和您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要把天下最美的花献给您,老师,您就收下吧!学生:黄文婷
      孩子读着,一个小女孩的影子在我眼前不停地闪耀,是啊,几年过去了,那个顽皮的孩子已经是中学生了,难得孩子还能记起我。
      我丢下一切工作,快乐地给这些记得我、爱我的师生们写着回信……
        
                                         做个舍得放弃的女人 
 爱的苦痛,爱的死去活来,爱的天昏地暗,甚至爱的连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么的时候才突然发现:爱有时候也是需要放弃的。
       一个朋友曾告诉我,她喜欢上了一个比自己大10多岁的男人,这个人勤奋敬业,精明能干,人缘颇好。总是给她艰涩的生活带来许多阳光。尽管年龄有所差异,但他们总是能心照不宣。不管从事业上、生活上有很多观点吻合。刚开始,他一直把这个男子尊称为自己意外相遇的好大哥。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层男女之间的隔膜很快就被之河占领了。情火燃烧着两个相爱的心。可是,这个女友却在最近陷入了极度的痛楚之中。因为他发现,那个男子并不是一个能守得住寂寞的人。总是背着她和其他的女人交往密切,有几次被她发现,她曾经发泄、甚至以死示爱。男子总是说:我是爱你的,因为我忙,请不要误解。女友也就相信了他的话。
       然而好景不长,一天,男子竟然把一个女人带到了她的面前,并且对那个陌生的女人格外关心。想必她心中的痛简直比刀割还难受。为了给足男人的面子,这次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擦掉眼泪,只想用真情打动这个自己曾经深爱的男子。
       以后的日子,她总是顺和着男人的心愿,不管男人说什么,她没有了自己的观点,对男人惟命是从,为他做最喜欢的饭菜,为他买最好的生活用品,甚至为他的事业也在努力地尽自己最大的能量支持他,她总希望自己是他心中最爱的人。有时候做好了饭菜,焦急地、欢快地等待,可什么也没有等到,留下的又是一场伤心的泪水。
        就在那天,她又发现了那个女人,那个曾经遇到的那个女人,他们又坐在一起。她表面强带欢颜,可内心的酸楚却无法表白。整个人变了似的,整天以泪洗面,事业也做得一塌糊涂,每天总是希望男子能够站在自己的面前,发一次短信不知道要鼓多大的勇气,但有时候没有片字回音,眼看就要精神崩溃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甚至想到了死。母亲知道了这一切,把她从小城带走了。
       离开小城的那一刻,她多想再看一眼自己曾经深爱的人。可他却再也没有来过。说实话,论年龄、论相貌、论气质、论修养、论学问,我的女友绝对是相当出色的女人,然而竟然败倒在上。
       女友悲痛欲绝的故事,我不知听了多少遍,也不知流了多少泪。我为她的真情感动,为她对爱的坚贞而痛恨,痛恨世间的男欢女爱,痛恨丧了良心的男人,他们不曾明白女人一旦有了爱,便会抛弃一切,甚至生命!这就是伟大的女性!
       作为一个有正义感、有责任心的男子,不应该心存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对待女人,也不应该用欺哄的手段骗取女人的情感,这样的男子一旦被人揭穿,其形象、地位、人性、道德将会让人嗤之以鼻,将会永远受到良心的谴责!
    朋友,我奉劝你擦干眼泪,不必在一棵树上缠绵。要学会自强不息,学会拿得起放得下,抬起头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让自己尽善尽美,放下错误的爱,把爱看淡一些,受伤也就轻一些。做一个舍得放弃的女人,这也许是做女人最好的选择。
          
                                                         噩耗牵动我的思绪
从家乡传来一个晴天霹雳的噩耗:我的朋友芳的丈夫和汽车相撞,伤势严重。他的家人得知后,侄子骑摩托带着嫂子、还有一个三岁多的孩子去追肇事的车辆,侄子在岔道拐弯时摩托遇险,当场致使母亲命丧。芳哭得死去活来。因为现实太残忍了!
       听到这个噩耗,我好长时间都惊呆了,我希望这不是事实。于是,赶紧电话问家人,老母亲说的确是真的。我哭了,我为死去的人流泪,因为她比我还小两岁,并且是同村的媳妇,他的儿子也是我十年前的学生。他和芳是妯娌,相处特别和睦。每次去她家,总是热情相待,为什么会让这样的一个好媳妇遇难呢?身边的小孩子还不到四岁啊!苍天啊,为什么给这个祥和的家庭带来如此的灾难呢?这一夜,我怎么都睡不下。
      芳,我的好朋友,你丈夫的伤势如何,,你的孩子才一岁多啊。记得去年你来灵宝时,我们在大街相遇,你说给孩子看病,看着可爱的孩子,我真为你高兴,因为你膝下有一男一女。多好啊!一向爱愁眉的你现在生活得很好,我也就放下了这颗牵挂的心。我们一年多没有见面了。说来也怪,每年春节你都要带孩子到我家走走,可今年今年春节你却没有来我家,我也就匆匆地走了。
      怎么也没有想到,刚刚平静的生活却又带来了如此的厄运。芳,我现在在等天亮,天亮了,我就去县城的各家医院找你,放心,有朋友在,你一定会度过难关的!
                                  
      在医院的急救室我找到了芳,她的丈夫正在接受烤电,芳满脸憔悴,头发蓬乱,一见我拉着我的手哭了起来,我知道,这个现实对自强的她来说打击太大了。芳从小没有爹妈,在哥嫂的关照下嫁给了军,他们的结合当初是我穿的线,我多么希望芳能过上好日子啊。
       同在一个村生活,同在一个学校工作,我们一直都是最要好的姐妹。也许我们都很要强,可老天总是让要强的女人承受更多的苦难。那一年大年初一,芳来到我家告诉我,她的生活不幸福,因为家庭矛盾重重,我劝他,一切都会好的。她走了,带着红眼圈离开了,看着她的背影,我的眼潮潮的。
       多年以后,我来到了小城,有了自己的事业,而芳却因为生孩子再也没有参加工作。可惜啊,曾多少次我总是想把她带出来,可面对现实只能那样生活了。
       她哭着告诉我:心疼自己的嫂子。嫂子十分钟前还在和她讲话,眨眼间就不见了,生命为什么竟然这样的短暂,她才37岁啊。她哭着,我也流着泪。嫂子走了,丈夫躺在病床上。庆幸的是丈夫没有大碍,可以站起来。我只能说些安稳、劝解她自强不息的话。
        我们几个要好的朋友都来了。大家为芳梳头,为他老公削水果,为她换衣服……看着朋友的关心,芳的眼睛充满了感激,充满了希望,看到她这个样子,我打心眼里高兴。因为四个孩子(嫂子的两个)在等着她啊。
       我们要走了,芳送到医院门口,看着她依依不舍的样子,我的心里又是一阵酸楚。赶紧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在心里默默地祝愿:希望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希望她振作起来,希望她一切都好。
 
                                                         心中那片桃林
 
 春,总是那么有情有意,阳光的日子总喜欢踏青。或寻一片绿地,或寻一袭圣境,或寻一片火红。不管怎样,总想留住春的气息,春的美姿。多少日子,就在这样的滚滚激情中走着。一边走,一边吮吸着娇艳的瞬间。
       那个红红的日子,不经意间撞进了那片火红的桃林。桃林之大、桃花之美缭绕着我这颗寂寞的心。于是,不管地下有多少尘土,挽起裤脚走进了桃林的小道上,目睹美如丽人的桃花,禁不住感慨万千。《诗经》中有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一开出来就是这样的火辣辣,火辣辣的不留一点谦虚。开得一簇一簇的,远看如云,近看似火、似纱。晃悠中想起陶渊明为何把理想之国设计在桃花盛开的地方。我如梦方醒。
        挽一缕春风,半杯清水也会醉。嗅一鼻芬芳,桃花丛中醉逍遥。桃花的美艳,桃红的娇嫩,蕴藏在花骨里透出的万缕风情,美艳得直逼眉心!古往今来咏桃花的诗句举不胜数,而以桃花喻以美人更是把它推到了美的极致。美如桃花正是红颜薄命的隐指。想到此,忽然产生对桃花的丝丝爱怜!凝视着桃红点点,眼眸已是潮湿如雨润,透过眼前之美景,思绪已回到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此文发表在2010年《函谷》杂志 
              
                        情系老子书院  
      200896日,我和几位文友经一位熟识的朋友邀请,来到了位于灵宝市函谷关旅游景区的老子书院。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开业典礼。庆典现场,热闹非凡,一些来自省、市的老艺术家挥毫泼墨为书院题词。我夹在人群中,默默地欣赏这些艺术作品的同时,对院长王世刚先生不禁产生了敬仰之情。但我们依然不熟识。
 
      有些事说来也蹊跷,那天,文友赵景谋老师发我一短信,上曰金霞诗妹,911日河南日报第二版刊有你在函谷关老子书院的玉照一张,望眉目青览。奇怪,我的照片怎可能在河南日报,我惊奇万分,也没有多想,谁知又有朋友逗趣说:李老师,你和胡锦涛站在一块了。并给我发来了老子书院特大新闻的图文。果然是真的。自己对书画一窍不通,却站在这里惹眼,很是羞涩。也许就是这一天我走进了王世刚先生的慧眼。
       春节时,收到了先生给我发来的短信。因为我们并未有过交往,出于礼貌,我为先生也回了一首小诗。没有想到,正月初五王世刚先生托朋友拜见我,先生亲自开车拎着东西来到我家,并真诚地说:李老师啊,老早都想和您认识,可苦于自己愚笨,不敢与多谢您,您那张照片真的很美啊。为我们老子书院喜添光辉,以后您就是我们书院的朋友了。看着憨厚的王先生,我才发现,他是一个不善言语的人。
       后来才从朋友口中得知:王世刚先生自幼受家父熏陶,酷爱书法。上学期间多次受到老师表扬。七二年初中毕业后,欲学中医不成,从事建筑、务农十几年。白手起家搞黄金冶炼,乡村、县城开服装店,摸爬滚打经营企业,尽管债经营数万,但是捐资助学几万。1998年王世刚在北京参加中国书法培训中心面授学习,郑州听课。受教于:欧阳中石、沈鹏、刘艺、张海、王澄、周俊杰、李刚田、宋华平、张荣庆、刘文华、杜维钧、于曙光、薛夫彬、侯锡瑜、张旭光、刘洪彪、李松、胡秋萍……等当代诸多名家。王世刚在临帖学习二王,圣教序十七帖书谱方面用功最多。继而临摹米芾、王铎、魏碑诸帖。王世刚的书法擅长楷书、行书、主攻草书。2005年王世刚三次进京学习。得到侯锡瑜老师的多次单独指教。当代大家、名家书展。薛夫彬先生个展等书展王世刚都踊跃参观学习,进而长进了书艺。
       20051119日王世刚参加了百年舒同书展,其品八尺草书作在国家博物馆展出。20062月王世刚参加法制宣传纪念书画展,自己创作的诗草书《弘农赋》长卷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受到好评。
         就是这样一位农民书法家,怀着对函谷文化的无限厚爱,怀着对艺术的孜孜以求,用自己多年的积蓄让梦想变为现实。是啊,当目睹他撰写的巨幅《沁园春·雪》时,一种恢弘的气势咄咄逼人,那一笔一划苍劲有力,回锋之处更见功底非凡。
        和世刚先生交往几次,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时时激励着我,我时常萌发这样一种念头:让我的学生去采访他。采访他为什么对书法这么钟爱?为什么把自己辛苦挣下的钱投资到这里?为什么对作品还要精益求精?许多的为什么让我对先生更加敬佩。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那天雪花飞舞,我为了求几幅字,不顾严寒,来到老子书院。一进大门,先生正在挥毫书写,我没有惊动先生,只是在书院的墙壁上浏览作品。
        过了好长时间先生才抬起头,惊讶地说:李老师来了,快坐。边说便砌茶倒水。我们寒暄了几句,他把一本手稿递给我,我仔细翻阅,全是先生用毛笔从手机上摘抄下来的短信。我有些纳闷。他笑着说:我琢磨着,这些短信都是朋友发来的,他们都一定费了许多心思才编织好的,我何不把这些短信收集起来,一是我们的友情得以见证,二是有很好的收藏价值。我仔细翻阅着这些短信,有西安的、运城的、郑州的、呵呵,竟然还有我的呢。看着自己笨拙的祝贺小诗竟然被书法家收录,简直受宠若惊。从这些整齐潇洒的摘抄中,我看到了先生的勤奋和用心,以及先生珍惜友谊的诚心。
       于是,先生为我撰写几幅字画。我站在一旁真切地欣赏着这份独特的艺术。只见先生沉思片刻,然后手持毛笔开始挥写,先生写字时绝不和你搭讪。一幅作品几分钟就落成了。就在写最后那幅时,可能是我插言打扰,掉了一个字,我说在下面添上即可。先生却说:李老师,这幅作品不要了,重写。我真的不好意思再烦劳先生,但先生又重新折纸挥毫,直到满意为止。我感动着先生的精益求精。
        2009311日,农历215日,为纪念老子诞辰2580周年,老子书院举行书法义赠活动,应王先生的邀请,我辞掉一切工作前去帮忙。没有料到,这此活动从上午9时开始到下午5点,就没有休息的空闲,因为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都想让书法家为他们捐赠字幅。人群中,有头戴帽徽的公安警察、交通警警,有国家公务员,有在职、退休的教师,有学生、工人、农民等各界人士。其中有两位已过花甲的老人,他们悄悄告诉我:我们都是老子的学生,,每年老子诞辰都要从太原赶过来。我们深知灵宝文化博大精深,今天一来,发现老子书院人群涌动,才知道书法家挥毫献字,看着别人手上拿的字写得那么好,我们就直奔而来,希望王大书法家也能为他们留下手迹。当王先生为他们写完字时,他们硬是要和王先生合影。临走时,他们捧着手中的字,激动地对我说:今天来此,真是一举两得啊。明年我们还要来,带上我们的同学,求王先生的字。王先生憨厚地笑了笑,当即表示:欢迎,热烈欢迎。看着老两口满意离去的背影,我想的更多的是,王先生的名字一定会越传越远啊!难怪一位八十高龄的老人走到我跟前说:姑娘啊,这位先生的字了不得啊!十年后他就是大富翁啊。我并不明白老者所言的大富翁真正含义是什么,但我可以断言,这是对王先生的肯定和赞赏!
        我们要走了,还有几十人在老子书院默默地等待着。等先生为他们写字。一位60多岁的老妈妈说:我站在这里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就是挨不到跟儿。我想让先生给我的孙子写几个字,激励他好好学习。听了老人家的话,已经站了一天的王先生笑眯眯地说:老人家,我一定给您写。看着疲倦的先生,我很想说,天色已晚,明天再写吧!可先生并没有收工的意思,依旧弯着腰,提着笔、趴在案桌上书写着,那样子是那么专注,那么一丝不苟。我数了数已经发出的名片,已经200多张了,也就是已经写了200多幅字了,这数量如此惊人。我仅仅坐在那里,已累得筋疲力尽了,何况先生还是那种举动啊!
        目睹老子书院的义赠活动,我感悟更多的是送出的200余幅字深深表明了王先生的慈善义举,他的这一行动温暖和激励着200余个家庭和书法爱好者的直续教育,也充分表露出王先生对书法的至高宠爱!
         我真诚祝愿:世刚先生在书法造诣上名扬天下!
 
                 
安阳行
  ——打湿了我的眼睛
             
                                             广场候车
     这次去安阳,没有理由,只有对教育的痴痴追求。于是,在忙碌中丢下手头的工作,急速飞奔火车站。
     广场上站满了各个学校的老师,他们或坐候车室,或三俩个一起,或独自静等火车的到来。端详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情不自禁地为这些敬业的老师们深深地感动着。
     人群中,教研室主任在忙活着,一会儿清点人数,一会儿给各校老师发火车票。大风吹着他清瘦的的面庞,但目光依然是那么坚定。因为这次他要带着100多名老师去安阳取经、交流,要把我们灵宝的教育风采展示在全国。目睹这一切,我从心底发出一声赞叹:辛苦的老师们,你们真是天下最可爱的人啊!
     也许老天爷故意考验这一群执着的人,不仅挂起了大风,而且火车晚点一个小时。听到这个信息时,我打了退堂鼓,不想去安阳了。当我要离开车站,回头望着风中屹立的老师们,看到了好多比我年龄更大的人,他们站在大风中,依然谈笑风生,根本没有急躁的感觉。我的眼眶潮湿了,没有理由不紧随他们。教育的执着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缘分。看看表,时间快到了。但没有听到进站的声音,脚掌都麻木了,只好来回走动着。在等待着和几位老师闲聊着,一位比我大的教务主任叫夏丽,她的语言那样富有感染力,让空气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刚才还郁闷的心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火车论教
    七点多终于坐上了火车。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我和这些老师们不太熟识,就读起了随身携带的精美散文。当读到风吹过湖面,柳条摇曳,石头上布满苍老的青苔,湖底铺着陈腐的枯叶……”忽感火车上弥漫着浓浓的果香。原来,主任给我们发苹果了。就着淡淡的苹果香味,主任给我们讲起了河滨小学杨君老师的故事。
    结识杨君老师已经很早了,我对这位老师有着深刻的印象,因为她写的作文教学的实施方案我曾经阅读过,而且我们还经常促膝交谈,对她的教学理念及管理方法我非常赞赏。她的执着和敬业让我们成为了好朋友。主任把一本《班主任日记》递给了我,我仔细地阅读着杨老师在班级管理上的点滴文字,聆听着主任讲述他偶然走进杨君的细微过程,不由想起了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我想也许不久的将来,杨君老师将是我们灵宝教育的一面鲜活的旗帜,有千里马。也需要伯乐,任主任慧眼识英雄啊!
    当我们正在探讨时,杨主任随即道出一首诗夜来夜去夜充电,学东学西学中原;教书教人教心田,研修研课研时间。他一边风趣地说着,一边解释道:这首诗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是夜学教研。大家为杨主任的博学和敬业鼓掌。寂寞的火车飘荡着我们这一群教师的欢声笑语。吃着苹果,听着诗歌,我不由得想起: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不正是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吗?今天吃了任主任的苹果,引发我智慧的碰撞,此时,我又想起上次在三门峡和王敏勤教授交谈的谆谆话语。一种迫切之感油然而生。
    这个夜,我们四点才在安阳的大地宾馆入睡。
 
                            
                                       教改现场
     为了坐个好位置,我连早餐也没有吃。早早就到了中原宾馆课改交流现场。偌大的会场主席台上方悬挂着一行大字全国初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谐教育研讨会与安阳市七中教改经验交流会,右联是洹水河畔神州才俊登坛交流课改经验奏优雅乐章,左联是殷商古都华夏学人荟萃推进和谐教学谱曼旋律,气势磅礴的对联,足以彰显此次盛会的浩大!
     八点整,举行了开幕仪式。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中国教育报》主编赵小雅的一句话课程改革到底改什么?她围绕这个话题谈到:课改不是简单的,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等等内容。河南教科所周宝龙说:学业负担是大家很头疼的问题,关键在于课堂效率低下,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他的发言热情洋溢,高屋建瓴。王敏勤教授阐述了为什么要召开这个研讨会,对任杰主任带了一百多人参会表示崇高的敬意。他说:前几年教育看江苏、山东,近几年教育看河南。来自8个省市的600多人他们来干什么?我好感动,真的好感动,这挡不住的热情,挡不住的科研热情……”一连说了好几遍。
      紧接着,各地代表述纷纷说他们的教学改革。王敏勤教授一一做了点评。灵宝市教研室主任任杰先生就灵宝的教育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他主要讲了两个方面:  一、营造课程改革氛围,构建课改评价机制。 二、创新课改教研形式,搭建课改互动平台。任主任纵览灵宝教育如鱼得水,纵横驰骋。用科学的发展观、动人的事例以及超前的理念和思路勾勒了一幅幅灵宝教育的春天。一个个灵宝教育名人,他们的事迹跃然荧屏:教育博客大王——杨君;网络教研第一人——杨丰烈;感恩教育排头兵——何冠军;网络教研发帖大王——张爱丽;网络教研引领人——张建超、陈灵生等等,这些默默无闻的灵宝教育名家今天也在这里和与会人员相见、倾谈。听说任主任、杨主任彻夜未眠,更让我感动万千,唯打湿了我的眼睛。
 作为一位灵宝人,虽没有在教育一线,但今天目睹了灵宝教育的和谐篇章,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又在在耳边回响。老师们在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课改理念引导下,不仅珍惜课堂时间,增强课堂效果,而且更加珍惜在校时间,增加教研效果,已经形成了从时间到空间、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个体到集团化的立体教研网络。
     任主任用睿智的文字赠送王教授一首小诗知识树植金城地,教育情浓艳阳天。敏行勤劳土生金,花艳果香待来年!让所有老师不仅感受到教研主任是一个教研能手,又是一位大诗人。看着睡眠不足却激情高昂的主任,我陷入了沉思:灵宝教育腾飞的今天,不知有多少甘为人梯的老师们,灯火、汗水、伴着他们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更有无数领头雁,在岗位上既要承受教育的重担,还要调解各个环节的均衡,不知吞下了多少委屈和泪水。但他们没有一个在困难面前屈服,而是把一所所学校搞得有声有色。尊敬的老师们,你们不愧是天底下最可爱的人!当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再次响起时,我听到了啧啧的赞叹和娓娓的交谈。
     更让我们为之一振的是灵宝四中校长何赞朝的报告,他英俊潇洒的装束,加上标准的普通话,一下子让会场骚动起来。这一次,何校长竟然带了20多位老师前来学习、讲课、研讨,他的讲座幻灯片就有71张,并且制作相当精美。坐在台下,目视了四中让知识树绿化课堂,让知识林绿化校园真实面目。真叫人拍手叫绝!何赞朝校长报告题为《八项教学策略 破解两大课题》,其科学性、系统性、清晰性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关注,台下朗朗掌声给我们的何校长卯足了劲儿,他的发言得到了王敏勤教授的现场点评:知识树,我在实验校已推广一年多,没有那所学校的知识树能像灵宝四中大规模、整体化、系统性的做的那样好。对于灵宝四中的课堂改革我想用四个字来概括——感动、服气。这是全国初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谐教学研讨会上王敏勤教授对灵宝四中何赞朝校长所作报告的高度评价。
      《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专刊主编赵小雅希望四中校能把教改经验撰写成文字材料借助《中国教育报》平台与更多的教育同行交流。何校长报告后,与会实验校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与其展开交流,东道主安阳七中校长田国良握着何校长的手感动地说:何校长,您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啊!”       
     掌声、赞叹声把会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我坐在台下,也在为灵宝的教育震撼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何校长严谨治校的工作作风已在灵宝教育界成为美谈。心由境生,我禁不住展笔抒怀怀揣丹心去教研,春光雨露润心田。日夜兼程路漫漫,行者个个笑开颜。赞叹教研助教坛,问鼎安阳不等闲。同课异构呈异彩,述说教材理喻端。安阳之行看中原,灵宝教改扬风帆。任凭旅途跋涉难,分层教学浇桃园。和谐教育兴课堂,挥毫泼墨方育贤。何君唱响四中曲,惜时增效震崤函!
      唐红格、王普略、李靖欣三位老师说教材活动结束后,王敏勤教授握住唐红格老师的手,兴奋激动的说:讲得太好了,太潇洒了。唐红格老师为有幸和国家知名专家教授握手,并受到热情赞扬,也激动得热泪盈眶。灵宝四中参加活动一位老师自豪的说:我们的三位老师是在参加说教材的老师中表现最好的!
     张海鱼老师参加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他精美的课件、精彩的演讲、风趣的语言,使与会者频频颔首赞许。一位姓李的英语专家称赞他的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群言堂,称赞张海鱼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表演家
     任杰主任用一首诗形象地概括了安阳之行的老师们,灵宝教师唐红格,安阳说课真出色。大腕教授说潇洒,灵宝教师笑呵呵。李静欣,王普略,课堂竟唱大丰歌。问渠哪得清如许?高效课堂看改革。
 
                                   促膝交谈
     晚上,王敏勤教授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拜访者。10点多,王教授约我前去交流。为了不打扰王教授休息,我简单地把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做法告诉了王教授。
    王教授真诚地说:李老师,咱们见面几次了,我发现你是一个善于钻研的老师。看了你的博客,你撰写的东西很有价值,你为什么不投稿呢?你的确很勤奋,你们灵宝教育怎么没有发现你这样的人才?你到底在不在学校?为什么这么热衷教育?王教授一连串的问题让我很难回答。我只能说: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我并非想成为名家,我只想在自己喜欢的职业中发挥更大的功效,本来当个老师完全可以,可是老师的工作繁杂,想静下心来搞教研很难啊。于是,辞别了校园,干起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就拿阅读和作文来说,我一直在自己的实验田里苦苦寻求最好的方法。和许多名家、老师交流过,他们都说,这两块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难点,你如果能找到一条更好的路子,将会对教育教学做着更大的贡献啊!
     在一些朋友的帮助下,我成立了灵宝市育贤文学社,我们文学社的宗旨就是育贤文学教你作文,文学育贤教你做人,但如果把阅读和作文分开的话,想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直在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全国的课改会我自费学习,和北师大的主编曾经交流过,常常带学生外出观光、采风,为孩子们创造素材,这些做法得到了全国很多老师的支持和赞扬。因此我们文学社的学生写出的习作与在校学生的截然不同,这种作文我称之为绿色作文。在全国各大报刊已经发表不少作品,小有名气,但我觉得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我追求的不是金钱,而是在有限的生命里有所创造,能为孩子留下点什么。所以我特别崇拜名家,很想在您的指导下有效地开展工作。接触到同课异构,让知识树绿化课堂,这些教改话题时,我一直在揣摩着:阅读和作文是否也可以启迪学生的知识树?让差生在知识树的引领下喜欢作文,我是带着这样的疑惑,又一次来到了安阳,专程向您请教的……”王教授听着我坦诚的叙述,拍手叫道:李老师啊,我太感动了!为你的敬业和执着感动!你很有创造力。目前没有人这么做,你做出来,就是全国第一啊。什么是专家?专家就是在某个领域专门研究的并且很有成效的人,别以为专家就多么了不起,如果你经过多年的实践和验证,你所创造的东西大家很喜欢,又很有效,你不就是专家了吗?李老师,这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不知道你是否能吃下苦,但我相信有你这份钻研的精神一定会有所建树,干吧,有我的支持,放手干吧。何况还有你们教体局、教研室,他们肯定都会支持你的工作。本来已经很困很累的我(两夜没合眼)听王教授这么一说,眼前为之一亮,这不正是在专家的引领下做工作吗?还怕什么干不成?激动的泪水在眼里打转转。王教授和我促膝交流,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父亲,绝没有大腕的架子。他时不时地给我倒水,那样子,我真的好感动!
      我怕耽误他的休息,就打住话题,可他一点睡意也没有,兴致勃勃地在我的记事本上画起了知识树,我们一边说,他一边给我在本子上勾画,看着眼前的教授,唯打湿了我的眼睛。
 
                           
                                     
                                    听课感言
      因为喜欢语文,听课就选择了语文。今天上午主讲的语文课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是我听的同课异构的第一次课,所以听得非常入神。
      第一节是安阳七中苏东升老师主讲的。他的课堂从导入新课、诵读、深化、拟题完善了知识树,并且还设计了拓展练习,比如:诗配画、画配诗、改写课文片段,很有创意。学生在描述情景时,语气富有情感,老师在课的结尾为学生送上了自己的小诗轮台东门别武判官。”“君归故园去,应知将士心。去路多珍重,平安抵家人。可见,苏老师的文外功、文内功都很高超。优美的画面配上幽情的诗歌,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喜欢?我陶醉在历史的车轮中。
    第二节课是山东清怡中学老师讲的。这堂课重在,听录音和自己读的进行比较,大多时间用在了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尤其是千古名句留下的深刻印象。最后老师设计了一个盘点收藏的环节。
     第三节课是江苏的一位老师主讲。这位老师没有那么刻意,而是以优美的朗诵为课堂创设了情境。他的意象分析法很好。抓关键字,概括思想的特点;运用联想,再现画面情景;结合事件,体察人物情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交流很成功,把这首诗刚健雄厚的气味展现出来了,他的语言精当,表述条理清楚,让学生紧紧围绕意象分析法,发现每一个字都是有生命力的,学生在老师高深的语言中得以启发,音律心率等等一些词汇学生都能运用自如。老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远远超越了教材,这是我听这三节课认为讲得最好的一位语文老师。没有作秀之感,而是真正地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
    三位教师的同课异构各有千秋。王敏勤教授做了热情洋溢的点评,他首先对诗歌教学做了几步谈,1、读(熟读字词、达到背诵),2、译(翻译理解3、解(解析结构、主题、特点);4、悟(感悟、启发)、5、展(拓展、改写、补充)。教师要紧扣文本,查、读、品、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后。王教授激昂、精湛的点评赢得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
    久久的掌声结束了,带着满心的愉悦要离开安阳了。回想起三天之行,多少慨言、多少感叹、多少画面、多少风土人情将永远地留在记忆里。
    别了,安阳!
 
 
 
       
更新:2010-08-01 05:36:3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